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野生厨房》勾勒“星素结合”升级样本

发稿时间:2019-01-14 10:31:00 来源: 腾讯大秦网 中国青年网

  1月12日中午12:00,以“翻山越岭,一起撒野”为节目口号的《野生厨房》在芒果TV圆满收官。这一路上,追逐“野味”的野生家族用公路自驾的独有方式,与当地向导一起探寻“人间真味”,在最天然的空间,以味蕾的满足与情感的交融治愈现代生活的苦与忧。

  《野生厨房》收官

  “一开始,我们像带着命题作文一样出发,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和惊喜。”原子娱乐CEO、节目总制片人俞杭英告诉“广电独家”:“原来‘星素结合’可以做得很好,让真人秀节目找到独特的气质与内涵。”

  勾勒“星素结合”的升级样本

  《野生厨房》怀揣着创新传统慢综艺、美食综艺形态的“野心”出发,不仅是去寻找“野味”的路上,更是走在探寻创新综艺品类的“野路子”上,这就需要将独具匠心的创意融入到节目设计中。

  区别于真人秀综艺中常驻嘉宾的设定,《野生厨房》的嘉宾选择是动态化的。节目初期,“大哥”汪涵走出演播厅,更像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大当家”,带着李诞、林彦俊和半路“搭车”的陈赫,一起到来到葱郁的山林里,寻找自然的野味。

  从节目第五期开始,姜妍凭借“好厨艺+好性格+高颜值”从飞行嘉宾成为常驻,解决了三位“做饭困难户”的生存难题。俞杭英将姜妍的加盟视为水到渠成:“她的加入让这个节目的气质发生了微妙变化,各位嘉宾的角色定位变得更为清晰。就是家里有一个爸一个妈,还有两兄弟的感觉,关系明确而且非常融洽。”

  过去的一年,“星素结合”在真人秀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实践与探索,越来越多素人不再依附明星,不再从明星身上借光,而是能够独立展示文体技能或手艺,释放自己的光芒,成为素人之星。

  《野生厨房》走的另一条“野路子”就是实现了对“星素结合”的内核重塑。在俞杭英看来,“从命题作文出发到自命题的升级,‘星素结合’慢慢变得顺理成章,并频发惊喜”。尤其是通过巧妙设置“一日向导”,《野生厨房》把“素人牌”打造成了节目的王牌,真正让素人成为重要主角,变得真实自然又走心。

  “我们想过让素人做司机或者让素人烹制拿手菜肴,都觉得会离题,后来想到‘向导’这个角色,让他成为明星嘉宾和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桥梁,也恰好解决了如何自然地了解当地野味美食这一难题。”俞杭英解释道,“通过‘一日向导’的介绍和引领,这些东西都变得合情合理,而且有滋有味。”

  如第九期的“一日向导”沙车,这是一位长发飘逸、出过专辑的基诺族男子。他怀揣着推广家乡美食的意愿,刚与“野生家族”碰面,就送上了基诺族的特色食物——包烧山蜘蛛。随后,沙车带着“野生家族”一路走一路玩一路吃,既是奇妙的野趣之路,又是状况不断的冒险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明星的光环早已褪去,他们与素人已经悄无声息地融为一体,完全消弭了彼此的隔阂。“拍摄结束后,汪涵跟沙车互换衣服,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俞杭英透露。

  事实上,《野生厨房》还有很多令人记忆忧心的“一日向导”。“森林之王”岩香极具个性,在自然环境中锤炼出来的他,面对明星学员欧弟和信,完全打破了素人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对野外生存的教学非常严格;在丽江纳西族遇到的大叔,当野生家族去借黑陶锅时,他只是说食材是属于世界的,你要遵从、不要浪费就好;和蔼的何锋,在管理村子的同时还要务农,种稻米,李诞和何锋一见面就喊饿,何锋还亲切地说“我扶着你”……

  “你到一个地方去,有好吃的、好看的,这只是一方面,更多留存在记忆中的是背后那些人带来的故事,这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这也使得节目有了更多温度。”俞杭英说。

  毫无疑问,素人成为了串起《野生厨房》的支柱性架构,他们通过规则的设定成为节目中拥有主导权的人物,在打破彼此隔阂的前提下,不仅教给了明星们该怎么吃,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在浮躁焦虑的城市生活中,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净土”,试着探寻到生活的“原味”。而这种富有冲击的“心灵对话”,也在深深打动着无数网友。正如某部美食纪录片的旁白所诉:“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

  用原生态场景设定实现创作突围

  “在路上”是节目的一条隐形线索,即借助公路片的行走方式,一层一层冲破城市樊笼,其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淡化一切人为干预的因素,原生态地去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还原与体验。《野生厨房》做到了这一点,一直行走在寻觅美食的道路上,并通过时间的链条、镜头的调度、人物的塑造,展现最淳朴、最原生态的生活实景。

  更大的突破是,节目更着重强调纯粹的生活状态,追求野食乐趣。从雨林中搜寻厥菜、酸叶,拿着镰刀收割稻谷,在田野奋力捉鸡、在海边吃石板烤鱼、在冰上钻眼获取食材……在这里,食材的筛选和烹制的方式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的因素,随遇而安、就地取材,一切都在一种“随性撒野”的状态中演绎故事的逻辑,回归内心最原始的期许。这种自由的状态与心境,十分契合节目口号:“翻山越岭,一起撒野”,由此能带给观者更多独特的视觉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试问内心对“野味”生活的追求。

  节目所涉“野味”一方面是食材的新鲜和自然生长的环境,二是我们想要的状态是野生的,更加注重内心、天性的解放。“不必拘泥于说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野生食材,就好像野生家族在热带雨林的河里面用石头围起来捕鱼,他们用石头互相抛到水底把对方溅地一身湿,仿佛回到小时候最纯真的那种状态,其实这是更有野味、更有意思的。”俞杭英表示,“就像汪涵所言,小时候爸爸妈妈对小孩子说,你这个小孩玩野了,其实孩子也许就是在门口跟小朋友玩得忘了回家吃饭而已,这个野其实就是心飞出去了,很自由的感觉。”

  除了追求心中的“野”,节目对美食类真人秀实现了有效的对焦,建立起人、自然、食物的新型关系,当下的人们与自然日渐疏远,更应该懂得与自然相处的秘密。《野生厨房》里不仅有富含诗意的文案,还是嘉宾对自然理解的金句,处处流露着对自然的敬畏,间接地倡导一种人、自然与食物的正确关系。

  在市场寒冬中坚持“本我”

  “做原创真难,你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去磨合、去总结,没有捷径可以走。”俞杭英坦言,市场很残酷,试错的成本极大,原创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观众和市场对于试错的最大宽容度,并不是每档节目都能得到这样的幸运。”

  其实,这是原子娱乐继《王者出击》之后,第二次向自主研发的垂直节目进发。为了能让《野生厨房》继续在浩如烟海的市场空间中立足,节目不仅在核心理念、主题架构中做足文章,更是在画质品质和正向价值观的输出上付出了更多心血。

  首先,制作品质的追求是美食纪实节目的必然要求。为了还原食物的新鲜质感,节目启用了一支顶级的摄影团队助力拍摄,由此观者可以在《野生厨房》中见得大量美食的诱人特写,更好诠释“野味”的真谛。

  同时,节目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为找寻最富有野性的地域付出了大量努力。俞杭英介绍:“挑选最后一站拍摄地时,我们只剩半个月的时间,导演组跑遍了南方五个省份,希望能找到一个暖和点的地方,选了很多地方都觉得视觉冲击度不够,最后咬牙来到了冰雪之城延边,开启了零下三十度的野外极寒考验,这种环境就是不经历过很难知道其中艰辛。为了追求极致效果,团队的共识就是一定要拼到最后,才可以说尽力了。”

  往更深层次上探究,在《野生厨房》中,明星们走出舞台,来到田野,在劳作中探寻自我精神的深度洗礼,在公路旅程中放下自己的疲惫身心,无形中输出这样的正向价值:做最真实的自己,找寻到生活的本质。相信这种正善理念会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毫无疑问,《野生厨房》为原子娱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心在远方,但路在脚下。“如果把公司比作一个人的话,就需要把脚下的路走好,把气调顺了,调整气息才能稳步向前。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根扎在地上,才不会被这个寒冬给压垮了,需要把根扎得更加深一点,这样抗风险的能力更强一些。”俞杭英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