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致敬建党百年”成为电影节亮点

发稿时间:2021-06-12 07:29: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6月11日晚,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金爵奖评委会主席黄建新携评审团成员陈哲艺、邓超、马可·穆勒、马提亚斯·德尔甫、娜塔莎·德维莱耶、周冬雨亮相。而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电影《1921》则被选为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

  报名影片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经历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国电影依然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据悉,今年上海电影节收到的报名影片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共收到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4443部,作品数量比2020年增加了750部,比2019年增加了479部,为历届最高。展映的400多部影片中,世界首映73部,国际首映42部,亚洲首映89部,中国首映99部,总计303部。

  2021年中国重量级影片颇多,也因此本届上影节开幕式红毯星光熠熠。《狙击手》导演张艺谋、张末与演员陈永胜、章宇、刘奕铁、王梓屹、陈铭杨、王乃训、程泓鑫 以及特别出演张译、林博洋亮相;《革命者》监制管虎、 导演徐展雄、总制片人梁静与演员张颂文、韩庚、白客、章若楠亮相;于冬、蒋德富、张涵予、袁泉、李晨、冯文娟、张天爱代表《中国医生》出席;于冬、蒋德富、陈凯歌、徐克、林超贤、陈红、梁凤英、李晨、胡军代表《长津湖》剧组亮相;此外,将于6月18日上映的《了不起的老爸》导演周青元与主演王砚辉、张宥浩、龚蓓苾亮相。

  《1921》率先与观众见面

  今年是建党百年,“致敬建党百年 ”也成为本届电影节的一大亮点。《1921》这部凝聚了几百位中国电影人数年心血的匠心制作,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率先与观众见面,可谓意义非凡。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的编年史结构,电影《1921》紧扣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全景式地讲述了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记录了这段艰辛而又光荣的历程。

  影片通过银幕艺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通过描绘百年前的有志青年们不畏牺牲、救亡图存的奉献精神,向观众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使命而诞生的历史必然。

  除了《1921》外,本届上影节还特别策划了“百年征程·红色光影”单元,通过放映讲述各个时期红色故事的经典影片,展现建党以来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唱响优秀党员和英雄人物事迹的赞歌,影片包括《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革命家庭》《英雄儿女》《南昌起义》等。

  论坛“探索”主旋律市场

  除了影片展映外,今年的金爵电影论坛也确定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的主题,探讨影视人如何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推动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电影市场“红色光影,致敬百年”庆祝建党百年电影海报展以另一种方式展现我国新时代影视创作生产百花齐放、雅俗共赏的格局;“中国影视之夜”系列活动以“辉煌2021”的主题,回望2020年影视领域成就、展现2021年影视产业趋势。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售票根据疫情防控规定仍将在线上进行,每场售票率不超过75%。上海共有40家影院参与展映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部影片,目前所有影院已经做好各项防疫措施。

  文/本报记者 肖扬

  关注

  开幕影片《1921》揭开神秘面纱

  上海电影节11日在上海开幕。电影《1921》成开幕影片,正式揭开其神秘面纱。

  作为今年暑期档最重要的建党百年主旋律电影之一,《1921》由著名导演黄建新执导,包括黄轩、倪妮、王仁君、祖峰、刘昊然、宋佳等众多演员加盟,虽然还未公映,就已经引起了人们关注。

  黄轩在本片中饰演“一大”代表之一李达。他表示,在出演李达之前,自己先阅读了包括李达传记在内的大量书籍和资料,对李达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由此,他认识到李达在1921年时的重要作用,包括他和毛泽东的同乡之谊,他翻译的书和创办的学校以及对当时进步青年的巨大影响。

  黄轩说在创作过程中,导演曾告诉他:由于之前《建党伟业》已经拍过类似题材的故事,因此再拍难度非常大。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编年史的纵向叙事,《1921》就以1921年这一年的“横截面”视角切入;而且,不同于以往重在历史事件的宏观视角,《1921》以人物为中心,去符号化,力图以充满“烟火气”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先辈风貌。黄轩透露,除了具体的史实外,《1921》还有一些写意的部分,这些构成了影片的又一个特色。例如李达家对面总有一个小女孩,那是一个希望的象征;又如通宵草拟完《中国共产党纲领》以后,李达冲上了天台看到了新生的太阳,为曙光的降临而畅快呐喊等等。“在写意的部分我觉得还是很有感染力的。”黄轩说。

  制片人任宁则介绍,《1921》在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时,着重体现了“火种”与“人民”这两个概念——“火种”的概念从南陈北李开始讲,到十三个代表汇聚上海召开一大。正是他们承担了点燃思想火种、传播思想力量的作用。理论知识的指引正像李大钊先生说的那样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达、李汉俊包括陈望道等,都是最早把国外马列主义的哲学文章翻译过来的思想先觉者,就像片中毛泽东的一句台词“你们的文章是年轻人心头的一盏灯”。火种之外,影片也展现了同期英美烟草工人的大罢工,“工人运动是行动,用以说明思想理论和行动结合的重要性,从这两方面对1921年建党的过程作比较全面的展现。”

  影片所体现的另一个概念是“人民”。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桥段就是李达执意要将已经排好版的译稿中“百姓”一词改为“人民”。据任宁介绍,创作团队研究了很多资料后发现:无论是编杂志还是写文章,李达都有一个很执着的精神,经常为了一个词的使用反复推敲很久。于是创作团队便基于史料中的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创造,将“百姓”改为“人民”。这个细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人物性格的表达,还有一个更深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的含义在里面。

  文/本报记者 肖扬

  对话

  黄轩:理想主义,让我走近李达

  在《1921》中,黄轩饰演主人公李达。对于这个角色,他有着怎样的认识?在拍摄过程中,与合作者又有哪些难以忘怀的经历?日前,黄轩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谈人物塑造

  他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

  北青报:为了塑造这个人物做了哪些准备?

  黄轩:我看了他所有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当时就觉得李达的性格是倔强的,他会跟陈独秀正面争吵、文人气息非常强,骨子里还是非常直率的,甚至有执拗、较真的地方。我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找寻他人物性格的可能性。我还会从他的夫妻关系,他跟毛泽东的关系中寻找人物特性,再加上联想,去把他尽可能完整地呈现。

  我觉得李达一定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物。他一个人办杂志,领头建女子学校,传播先进理论。他的理想主义性格一定会使他呈现出情感非常饱满和直率的状态。

  北青报:在处理和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你本人跟李达在性格上是完全相反的还是也有共通的地方?

  黄轩:我自己也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比如说我想改变一些东西或者我想达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会表现出执拗和迫切感。虽然我们遇到的时代背景不一样,遇到的环境不一样,要做的事情不一样,但是那种情绪和内心的动机我觉得我是能理解他们的。找到相似的地方,再去加以联想和放大。

  平时我也喜欢看看书,加上我对历史这些也比较感兴趣,导演可能也觉得我身上有一点文人的气质吧。导演跟我合作过,他可能也能看到我性格上有温和的时候,也有非常执拗和直率的时候。有时候跟导演聊天喝点小酒,讲到一个自己非常理想化的东西也会眼睛充满了光彩,眉飞色舞,导演可能看到了我身上这些元素,觉得这些都可以放到李达身上吧。

  谈参演体验

  比拍《建党伟业》轻松得多

  北青报:你在《建党伟业》中饰演刘仁静,这次饰演李达这个主要的角色,出演这样的电影会有压力吗?

  黄轩:第一次饰演刘仁静的时候,演出的经验非常有限,合作的演员相对都是比较成熟的演员,那时候我会比较紧张,每天都要看指示,看大家怎么演。这一次,一是在十年前就已经演过这段历史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也还算充分;二是拍摄前的几个月我们就开始做功课;三是跟导演也比较熟悉了;四是来的演员,其中一些也都是我的朋友,比如倪妮、张颂文老师,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样,来现场就没有那么紧张了,相对十年前拍《建党伟业》时轻松得多。

  戏重当然会有压力,第一场出场的时候我是长头发。我是在戏里剃的头发,没剃头前我看着镜子,觉得里面的自己完全不像李达,所以很忐忑——剃完头后像不像李达?头发刮光后戴上眼镜走出来,自己还充满希望地走出来仰看蓝天、阳光,并挠挠脑袋。看回放的时候,我心里踏实一些了。

  北青报:这几年,你出演了不少主旋律的电影和影视剧。出演这类影视作品,和出演其他类型有什么不一样?

  黄轩:我觉得从塑造角色表演上没有太多的区别,演的都是人,体现的都是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只是讲的故事不一样。不一样的一点就是说如果演主旋律,我们要演一些史实的人物,要尊重这个人物很多真实的事情、尊重他真实的性格,不能像演其他原创作品,想怎么演跟导演沟通就行。演真实历史人物譬如李达,无论从外形还是各个方面,包括他做的事情、说的话,他的情绪和情感,都要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艺术联想和创造。这点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

  本组文/本报记者 肖扬

  统筹/满羿 刘江华

原标题:“致敬建党百年”成为电影节亮点
责任编辑:张丽艳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