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直播“霸屏”朋友圈

发稿时间:2022-09-23 08:45:00 来源: 文汇报 中国青年网

  《电波》演出剧照。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宣晶

  前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多个视频号同步直播首秀,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云展播”的40余个平台收获超658万的总播放量,再度“霸屏”朋友圈。“渔光曲和旗袍舞,美到失语。”“这是我第三次看《电波》,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动。”“不论剧场还是线上观看,‘爱与信仰永存’直击心灵。”点赞转发的网友们纷纷写下最直白的观剧体悟。

  红色原创精品借互联网直播新赛道出圈,《永不消逝的电波》并非个案。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多部上海出品的优秀文艺作品走进网络空间,通过“云剧场”与更多观众见面。上海京剧院《红色特工》、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上海杂技团《战上海》等播放量都超过250万。线上演播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云端”成为实实在在的“硬”平台,并成为“艺术为民”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视频号首秀成功,长尾效应激发观众对剧场舞台期待

  这几天,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登陆“云展播”的消息不断刷屏朋友圈。此前,该剧曾参与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引发线上观剧热潮;▼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前天,这部上海出品的“现象级”舞剧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特邀剧目再度登上“云舞台”,并通过多个视频号同步的直播首秀,将热度拉满。许多观众早早“预约”,准时守候着“云剧场”大幕开启。

  红色舞剧“霸屏”的背后,是创作者们持之以恒的精益求精。今年1月,《永不消逝的电波》首轮驻场演出在美琪大戏院圆满收官,400场演出见证了演员的蜕变和成长。而此次火爆的直播再度激发了网友们对剧场舞台的期待。如今,《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开启“驻场+巡演”模式,可以让全国观众体悟这份“永不消逝”的感动。

  红色基因赋能,多部“爆款”从“云剧场”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利用“互联网+”模式,构建集成化展示、分众化传播的演播直播平台矩阵,建设“云剧场”,《红色特工》《敦煌女儿》《战上海》等上海出品的优秀舞台作品,通过“云端”走进了千家万户,更深入人心。

  比如,9月9日,京剧《红色特工》在上海周信芳戏剧空间演出,参评“文华编剧奖”。当晚,《红色特工》面向全国观众进行网络演播,超255万人次在线观看了演出。为了这次演出,编剧李莉对“破译密码”“夫妻情深”两场戏进行了重点调整,唱腔、唱词均重新创作,梳理后的剧情更完整,节奏更扣人心弦。

  沪剧《敦煌女儿》直播吸引了近300万人次观看,让“上海声音”走出去传得更远。看完直播后,有网友感叹:“敦煌脉脉相传,万古长存。舞台张弛有度,音乐抑扬顿挫,无不牵动着情绪与思绪。”

  9月12日晚,杂技剧《战上海》在保定关汉卿大剧院震撼上演,并进行线上同步直播,播放量达320万。舞台帷幕缓缓拉开,雄浑的旁白将上海战役的背景娓娓道来,演员们用杂技动作讲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令网友赞叹不已。

  “云舞台”让“在场”更加多元,也在改变艺术创作方式

  事实上,线上展演眼下已然成为上海文艺院团的演出“新常态”,优秀的红色舞台作品借助“云端”浸润人们的文化生活。上海昆剧团创排的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线上播放10场,吸引超20万人次观演。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初心》线上直播,吴侬软语的江南魅力吸引了近10万抖音观众观看。9月20日,第五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开幕式以线上展播的方式进行,加入抖音“云上舞台”计划,吸引94万人次观看。

  戏曲人亦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探索传统艺术传播的新途径。上海越剧院推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她!》《渔光曲》《新生》四部“龙华”题材越剧微电影,具有“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特点。上海沪剧院“沪剧之家”视频号推出的“沪韵云享”直播季,首次播出《芦荡火种》《江姐》《敦煌女儿》《邓世昌》《一号机密》等精心摄制的4K高清视频,并尝试付费模式。清晰的画质、无损的音质,让观众通过手机就能近距离、无障碍地观看到演员精湛的表演。

  从线下到线上,上海文艺院团正不断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原标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直播“霸屏”朋友圈
责任编辑:张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