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银河写手》的套路与反套路

发稿时间:2024-03-29 09:06: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筱囡

  脱胎于FIRST青年电影展的《银河写手》是一部特殊的新人首作。典型的商业片结构加上脑洞大开的喜剧设计,让影片在一众艺术气息浓郁的影展作品中格外亮眼。《银河写手》的故事来源于创作团队从业以来的真实经历,小编剧想要“出头”,就需要面对无数甲方的“压榨”,需要经历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更需要一点点玄学的运气。在这个过程里,有人退缩,有人妥协,也有人坚守。

  现实解构现实,“人物没有成长”

  《银河写手》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编剧张了一(李木子饰)和孙谈(合文俊饰)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剧本《七秒人》。两人和朋友们欢聚一堂,畅想着即将到来的名利掌声,并为了导演要定姜文还是定阎非、彭大魔而争执。然而,在经历了被无良制片人忽悠、被大厂团队轮番折磨之后,不仅剧本被改得面目全非,张了一和孙谈也被踢出了团队,项目胎死腹中,梦想化为泡影。

  影片中乙方对甲方的怨怼不言而喻,但除了角色,故事外的观众并不能切实地感受到《七秒人》究竟有多厉害,也无从得知张了一和孙谈是怎样的人才。于是,他们也成为草台班子的一部分。二人无处安放的自信让影片与现实达成奇妙的闭环,共同构成了整个电影行业的荒诞。

  主创团队用经典编剧书《救猫咪》中的节拍器对影片进行拆分,这点巧思同样使故事内外遥相呼应。段落分割的呈现形式,一方面十分巧妙地契合了当下的碎片化观看习惯;另一方面,把业内通用的编剧公式明明白白地摆在银幕上,并用一段“三分钟看电影”式的解说和“打破第四堵墙”的镜头设计来呈现。这不仅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何为“节拍器”,也是对短视频“入侵”电影的调侃,以及对编剧入行门槛低的自嘲。

  如果说“套路”是《银河写手》前半段故事的依托,后半段则用“反套路”来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张了一改稿改到崩溃,患上焦虑症。在《七秒人》的项目落空后,他开始反思自己,开始承认自己的平庸,并在孙谈的带领下接了一些“枪手”的工作,学着成为一个任劳任怨的“服务者”。但由于心理落差,他还是决定转行回老家。然而,临行前一晚,在剧本法则中的“人物成长”即将完成之际,张了一和孙谈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故事思路。二人自信满满地要把剧本写出来,和影片开头如出一辙。于是,人物没有成长。

  导演之一单丹丹在映后活动中提到,当“人物没有成长”六个大字出现在黑场画面中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特别“叛逆”。这种叛逆是人物在兜兜转转之后对初心本真的坚守,对既定规则的不服从,和对所有权力的不妥协。因此,人物没有成长,也是一种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银河写手》中仍有一个角色站在“叛逆”之外:张了一的女朋友可可(李文茹饰)按照“套路”完成了自身成长。在影片的时间跨度里,可可用一年时间从一个只能做会议记录的文案,成长为一名跟组编剧。她是这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里走得最快最远的,但也是最被边缘化的。尽管作为一部双男主影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有可能因篇幅而受限,但这也恰恰使故事与现实再一次互文。可可在片中的单薄化与功能化,正是现实中业内女性乃至整个职场中女性的处境。那么,就这一点而言,人物也没有成长。

  银河里开不起年会写手们走不上红毯

  《银河写手》的海报slogan“打工人翻身日!”很容易让人想到2023年底上映的《年会不能停!》(简称《年会》)。有评价称两部影片共同组成了“打工人喜剧二连”,都从行业鄙视链的底端出发,试图通过故事里的扬眉吐气达成故事外的底层狂欢。

  不同的是,《年会》能够辐射到大部分打工人。赚钱是大部分打工人的奋斗目标,因此,《年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过关斩将营造爽感,让观众在有限的两个小时里达成短暂的胜利。

  《银河写手》则不然,成名、获利、艺术表达,共同构成了编剧的欲望,但三者往往无法共存。张了一和孙谈在制片人贝勒(祁又一饰)的忽悠下,对剧本进行了一稿一稿的修改。与此同时,二人的署名却越来越靠后。张了一一边说着“改我的剧本就等于践踏我的自尊”,一边对贝勒卑躬屈膝。二人在面对大厂制片团队时,“情节是否合理”成为争论焦点。张了一坚持呈现现实生活的偶然性,制片团队则认为情节的合理和真实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甲乙双方的较量、感性与理性的对垒,只是《银河写手》呈现出的表层矛盾。在理想和现实中该如何权衡、如何选择,才是影片的内核所在,也是每一位创作者都会面临的“拧巴”。

  所以,《银河写手》无法营造出《年会》的爽感,张了一只能通过颅内高潮缓解现实中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失败。剧情至此,再去回想影片前半程的诸多笑点,更像是业内底层的无奈自嘲,是喜剧外衣下包裹着的悲剧。

  虽暴露弊病,却无意讽刺

  说到“自嘲”,就不得不提及同为元电影的《永安镇故事集》(下称《永安镇》)和《红毯先生》(下称《红毯》)。《永安镇》呈现了一个蝇营狗苟的电影世界,用一记飞踹踹开了电影圈装腔作势的虚伪。《红毯》则更具黑色幽默气质,精英之下满是荒诞,优雅背后一地鸡毛。而在戏外,前者的制片人因票房和排片不佳怒斥观众和影评人;后者因票房问题多次改档,最终仍无力回天——现实的讽刺更胜虚构。

  与这两部影片相比,《银河写手》显得格外“温柔”:虽然影片毫不掩饰地暴露出行业的病态,但却无意讽刺,也无意挖掘造成底层困境的根本原因,而是将镜头聚焦于梦想。

  片尾,张了一和孙谈兴奋地探讨新剧本《打鸡血》,在狼人杀店打工的十八线演员害虫(李飞饰)终于接到了一个十八线角色,拥有五险一金的制片人(宋晓亮饰)依然在为未知的项目奔波于酒局应酬。他们都曾试图放弃,却又一次次坚守。未来未必是坦途,但他们依旧选择奔赴前路荆棘,试图用理想主义消解现实悲哀。

  《银河写手》另一导演李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半开玩笑地提到,“坦白讲,我们还要在这行混饭吃,不能写得太过分,是投资人给我们饭吃。”用安全叙事中的自嘲取代直指靶心的冒犯,用自我和解平息外部纷争,对新人导演而言,方法保守但行之有效。《银河写手》并不是什么无懈可击的天才首作,但借用可可的观点来说,“得先让别人看到我,才有资格谈接下来我要做什么”。

原标题:《银河写手》的套路与反套路
责任编辑:靖强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