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许鞍华亮相北影节大师班:暂时不会再改编张爱玲作品

发稿时间:2024-04-25 08:43:00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她是华语女性导演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也是用一生践行“好好拍电影”的“独行女侠”。4月24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许鞍华电影大师班,许鞍华与电影学者戴锦华、导演文晏,以“女性独立影人的创作长路”为主题完成了一场真诚朴实的分享。

  许鞍华与现场观众合影

  大师班还未开始,场外已经聚集了从天南海北赶过来的许鞍华影迷。牛仔长裙、标志性圆框眼镜,甚至还擦了点口红,许鞍华当天的装扮知性中带点俏皮,一出场便迎来观众鼓掌与欢呼。

  作为华语影坛最具代表性的女导演,从1979年电影首作《疯劫》开始,许鞍华总能以细腻的女性视角敏锐捕捉社会变迁与人间百态,不断引起观众情感共振。不过,许鞍华却直言,自己所有的戏都没有从女性角度有特别的思考,“只不过因为故事主人公刚好是女的,我也是女的,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比较了解她,就拍了。”不过,她表示性别这个问题需要思考,自己也是到了70多岁时才开始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必须从自身开始。

  在创作时,许鞍华一般自己不写剧本,而是与编剧合作。她坦言,这样的创作方式是一种习惯。“我一开始合作的编剧是陈韵文,他是非常有创意的强势编剧,他写什么我立刻就同意了。那时是每天交一点剧本就拍一点,我晚上在他家等他,挑一个明天场景要拍的戏,然后去拍两天。”许鞍华笑言,自己直到现在还戒不掉这个习惯,不擅长做计划。而且她太尊重文学了,总是怀疑自己能不能写。当被戴锦华夸赞“反而是剧本不那么强的作品许鞍华表现更好”时,她谦虚表示,最重要的还是戏好,好作品里有编剧、摄影师、演员等各部门的贡献,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功劳。

  令人惊奇的是,作为贯穿香港电影史的重要人物,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电影生涯里,许鞍华居然没有签约任何公司,背后没有任何“靠山”,一直是孤军奋战的独立导演。对此,许鞍华坦言,这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不是有意要单打独斗,而是不容易跟人家合得来。我看起来老实,其实拍戏时特别凶,有些莫名其妙的要求。”但在戴锦华看来,许鞍华更多是不想因为签约在创作上对资本做出任何妥协。许鞍华曾说,她每拍一部电影时,都准备是最后一部,因为下一部可能就没有投资了。

  1995年的《女人,四十》被认为是许鞍华创作上的转折点,在此之后,她拍的更多是小人物、身边人、身边事。许鞍华回忆,最开始是有人找她拍一个老年人题材的纪录片,在探访很多老人的过程中,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也会老,又听说一个朋友的妈妈有老年痴呆,在这些灵感下,拍了《女人,四十》。该片是华语电影中第一次表现失智老人。拍摄该片时,许鞍华有点紧张,不知道效果如何,到配音时发现很多人被故事逗笑了,她就很开心。

  系鞋带、吃饭……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与细节,在许鞍华作品中被拍得细腻生动,流淌着生活的诗意与隽永。对此,许鞍华承认,她一向特别注意细节,只不过有时拍得到,有时拍不到。“《天水围的日与夜》吃饭场面那么好看,是因为道具组菜做得特别好,而且拍的时候才弄出来,演员吃得特别香,这就对了。不是找两个吃不了的菜让他们假装吃,完全不一样。”

  许鞍华说,当导演这么多年,她越来越觉得故事适合电视剧来表现,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才是电影最重要的内核,“电影就是导演的看法和感觉。”

  2021年,许鞍华执导的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第一炉香》上映后引起巨大争议。谈及文学作品改编电影,许鞍华表示,这类作品的优势是已经有了好的故事和人物,但劣势在于,文学作品越有名,观众固定的印象和看法越难改。她坦言,当时拍《第一炉香》时紧张又兴奋,有点书迷心态,“很多地方做得不好我承认。”但她表示暂时不会再拍张爱玲作品了,因为没想到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改编。

  作为已经拿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电影大师,未来还有什么目标和规划?许鞍华说,自己这几年身体不好,时间多用在思考和看片上。“虽然应该要让年轻人拍了,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进步,所以还想拍戏,希望有机会能拍一部。”她还说,因为身体原因,可能没办法单独拍片,因此想找人一起合作,互相帮忙。

原标题:许鞍华亮相北影节大师班:暂时不会再改编张爱玲作品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