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舞剧《李白》:一场中式浪漫美学的肆意挥洒

发稿时间:2024-07-22 13:53:00 来源: 北京晚报 中国青年网

  作者:韩 轩

  在中国原创舞剧领域,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李白》算是“初代网红”,在2017年、2018年前后就已在舞蹈界有了名气。近日,该剧再度在京登台,亮相天桥艺术中心第二届天桥舞蹈演出季。为什么一部作品创作多年后上演依旧观者云集?《李白》可能没有变,但观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舞剧《李白》:一场中式浪漫美学的肆意挥洒

  《李白》诞生的时候,演出市场上还没有《只此青绿》,舞剧还是一众演出类型中相对小众薄弱的一支,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舞剧虽然也有,但在演出市场上还无法形成集中的声浪。在这个背景下,《李白》凭着扎实的内容和出彩的表演获得了口碑,但远说不上“破圈”。“破圈”的前提是有“圈”可破,七八年前,无论是舞剧的创作还是观众的基础,都形成不了固定的“圈层”。

  时间过得飞快,2021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演,随后登台央视春晚,一夜爆火。同在那前后,民族舞剧《红楼梦》也亮相舞台,舞剧市场的作品激增,再加上此前《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积累,舞剧演出日渐市场化、商业化,观众群体倍增,审美偏好也向传统文化领域倾斜。如果说剧场影响的人群仍在少数,2023年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把诗仙李白的际遇、风骨和盛唐气象搬上大银幕,也把全国各地影院变成“大型背诗现场”,传统文化热度外显,观众对于文化自信的笃定、对中国式浪漫的向往已经成为共识。

  相信如今走进剧场看舞剧《李白》的观众,不少是《只此青绿》《长安三万里》掀起的传统文化热之后的“回流”观众。他们自带文化视域,并不是单纯为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走进剧场,而是为了在剧场中找寻认同,如今的《李白》也能完美满足他们的观演需求,观众可以看到李白的仕途失意和文坛得意,也看到宫廷乐舞的华美瑰丽,以及“踏歌”舞的自由惬意。

  这几年间,中国舞蹈创作发展飞快,舞剧作品的表现手法、叙事能力、题材范畴都取得了极大进步。相比之下,七年前的《李白》是相对传统的、以古代人物为中心的古典舞剧,叙事能力还没像如今舞剧这般出神入化,表现形式也略带模式化痕迹,但它有着汉唐古典舞的身段手法,有古意盎然又流畅动听的音乐,当然,还有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胡阳充满灵气的表演,他扬起的手、挽起的剑花都成了诗仙气质外化,无论是仕途不顺的颓唐,还是诗酒相伴的狂放,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舞剧热还没成为气候的时候,在“国风”“国潮”还没破圈的时候,舞剧《李白》,以及同一时期的舞剧《昭君出塞》和更早的《孔子》,用扎实的创作夯实了舞剧未来出圈的基础。有趣的是,《李白》是天桥艺术中心第二届天桥舞蹈演出季的展演剧目之一,同在今年演出季的,还有前面提到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民族舞剧《红楼梦》这两部现象级作品,此外还有《曹雪芹》、舞蹈诗剧《九歌》等剧目。这些作品既有经典,也有新创,既有人物故事,也有抒情写意,观众能清晰地看出中国舞蹈近十年的发展脉络,叙事手法、编导策略以及美学范式都在演变,不变的是对中式美学和中华审美精神的弘扬。

  当然,能让舞剧浪潮在演出市场上节节攀高,其土壤一定深扎在越来越浓厚的“国风热”“国潮热”氛围中,自创作者到表演者再到观众,都发自内心涌动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台上台下、台前幕后的“双向奔赴”为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韩轩)

原标题:舞剧《李白》:一场中式浪漫美学的肆意挥洒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