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题材不再同质化 微短剧迈向“微而美”之路

发稿时间:2024-12-26 08:20:00 来源: 齐鲁晚报 中国青年网

  《重回永乐大典》堪称“微短剧+文旅”融合领域的标杆之作。  

微短剧《执笔》是网络文学与微短剧精品化的典型互动。

  □朱慧博 

  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微短剧的市场价值在2021年至2023年间跃升了10倍之多。

  微短剧的迅猛发展,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动了短视频的蓬勃发展;其次,微短剧因其体量短小、剧情吸睛而契合了观众时间碎片化、生活快节奏的特点,容易较快地成为观众的“电子榨菜”。

  微短剧往往以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快速反转吸引观众,这也导致早期的微短剧野蛮生长,在部分微短剧中,“总裁”“娇妻”扎堆,离婚、第三者、婆媳矛盾一度成为部分微短剧的主要表现对象,出现了一些炫富、血腥、暴力等低俗狗血或者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作品,部分作品因违反公序良俗和刻意渲染矛盾、血腥暴力受到被下架的处罚。在微短剧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微短剧的价值观实在让人无法认同,被评价为“短剧毒药,忍无可忍”。由此,微短剧内容质量、市场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平衡,成为这一“快餐”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内容质量上,题材同质化、形式单一化一度成为微短剧创作的短板。为了追求内容的快速生产和迭代,微短剧创作公司与平台以网络文章与网络段子作为灵感来源,采用模仿、抄袭、搬运等手段,致使大量同质化、缺乏创新的“快餐式”作品流入市场。大部分微短剧常以剧名直接展示故事核心来吸引观众,这样的操作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关注,但可能会事先设定观众对剧情的预期,降低其对叙事的新鲜感。比如中年版霸总题材的微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以反转前的“爽感”期待和反转后的既得“爽感”抓住观众的观看兴趣,但“剧透式”的标题设计赋予了故事高度的可预见性。通过剧名提前“告知”观众故事的核心走向,削弱了故事的悬念和探索的乐趣,影响观众深度的沉浸体验。若微短剧行业长期以浮于表面的状态发展,便使深度思考与艺术享受在微短剧中成为一种奢望。

  因此,市场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平衡,成为微短剧面临的最大挑战。微短剧凭借其显著的商业价值,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就了所谓的娱乐消费“神话”。但微短剧市场产出了大批无营养、无深度和无节制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趋向浅表化,同时也抑制了创作的独立性和艺术性,易形成与时代主题脱节、与艺术审美相悖的产品而非作品。因此市场迫切需要有内涵、有价值且形式多样的短剧作品,在市场效应与文化价值中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为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加强对微短剧的创作引导,自2022年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一系列文件治理整顿微短剧行业,并实施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等创作计划,以“微短剧+”的创作模式,使微短剧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旅产业、普法宣传等相结合,促使其更好地向善向美。如《重回永乐大典》堪称“微短剧+文旅”融合领域的标杆之作,该剧讲述了古籍修复学员邵白,在机缘巧合下发现《永乐大典》的一册残本,并因缘相见渴望恢复《永乐大典》全貌的“书灵”元鉴。一人一书因“共感”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最终邵白成功修复《永乐大典》并成为优秀的古籍修复师。《重回永乐大典》将古今人物置身于同一时空下,秉持现代思想观念的邵白,采用订线、纸糊、染料等传统技艺修复书籍。而《永乐大典》的“书灵”元鉴,则感叹于数字化技术延续了古籍生机的魅力,两者认知的碰撞,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时代价值的表现。微短剧短小精悍的叙事形态因娱乐大众而诞生,却并不仅仅服务于大众的观感体验,其对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社会的表达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用小故事展现大道理,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是微短剧在内容上走向精品化的目标之一。

  “微短剧+”与IP、数字技术、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也在推动微短剧的创作主题向上化与制作精品化。横屏微短剧《执笔》源自知乎盐选同名小说,是网络文学与微短剧精品化的典范性互动。该短剧围绕不甘命运束缚的苏云绮,向操控其命运的神秘执笔人发起勇敢抗争的故事。该剧不仅彰显了网络文学内容向高质量视听产品转化的潜力,同时借鉴了传统长视频的创作精髓,实现了微短剧制作流程的系统化和精致化革新,也体现了微短剧在追求艺术深度与叙事精炼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微短剧+”的尝试并不止步于此,AI全流程制作的微短剧《中国神话》,通过AI技术使观众想象中的神话人物跃然于屏幕之上,是数字技术应用于影像化创作的先锋实践。《落花生》将青年群体这一新生力量喻作“花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微短剧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微短剧正孕育并产出一批制作精湛、思想精深的作品,标志其日益呈现出精品化、主流化的发展态势,迈入“短而精、微而美”的艺术境界。微短剧应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丰富观众娱乐、彰显时代精神的艺术载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抵制低俗化与浅表化的创作倾向,以触动观众心灵、滋养观众精神世界为己任,用微叙事展现大道理,用轻表达传递深价值,实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原标题:微短剧迈向“微而美”之路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