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娱乐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从小众到大众,脱口秀凭啥让人为快乐买单?

发稿时间:2025-07-06 09:16:00 来源: 福建日报

   爆笑解压即兴秀《麻花喜剧FUN现场》演出现场,一个个精彩的段子让台下观众忍俊不禁。
  近些年,年轻人的娱乐需求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将逛街、聚餐作为放松首选,而是选择和三两好友走进小剧场,观看一场脱口秀或是即兴喜剧,在欢笑声中度过休闲时光。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专业剧场、小剧场以及新空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2024年全年,小型戏剧、音乐会、魔术等多种艺术类型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全国剧场类演出票房达119.29亿元,观众超5400万人次。其中,脱口秀(单口喜剧)演出场次和票房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53%和48%。
  随着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快乐买单,“快乐经济”的背后涌动着什么样的消费心理?作为一种新兴消费赛道,爆笑新喜剧、脱口秀等喜剧业态为何能在厦门各大商圈景点“势如破竹”?记者通过实地观察走访,寻找答案。
  爆笑连连的夜晚
  从自动扶梯上到SM厦门三期4楼,如果没有门口的招牌、海报,一下子很难发现藏于一众手办店、美食店、服装店中的来疯喜剧场。但当夜幕降临,笑声穿透门缝,路过的每一个人都被吸引,想循声而入一探究竟。
  来疯喜剧场门外装设看似平平,但记者推门而入后,却发现另一番天地——100多个座椅错落有致地排列,打破了传统剧场空间的分隔感;舞台上,一杆话筒、一束亮光,加上一名表演者,便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灯光渐暗,聚光灯锁定在麦克风前,演员挑眉抛出第一个“梗”,观众席立刻炸开一片笑声。“这位穿红衣服的姑娘,你笑得太用力了。”演员突然指向台下,“我差点以为你是我雇的托儿。”观众的目光扫过满脸通红的女孩,又掀起一阵声浪……
  “我喜欢看脱口秀演出,主要是因为它的表演内容很贴近现实生活。升学、就业、职场竞争、婚恋压力……我们遭遇的现实问题都可以成为演出中被调侃的段子。在观看新喜剧的过程中,我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影子。”观众林轩恒告诉记者,脱口秀演出的态度是比较犀利的,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在舞台上得到夸张性展示,演员们就像观众的“嘴替”,用嬉笑怒骂表达日常积累的情绪。“幽默是一种武器,是我们跟这个世界和解的一种方式。”
  在采访的过程中,当被问及为什么愿意为脱口秀等喜剧产品付费,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纷纷指向一个词——压力。生活的压力面前,笑成为一味“解药”,为脱口秀等喜剧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这种切身性所带来的感同身受,还催生出特定的群体认同。
  “虽然线上也有许多相关综艺可以看,但我还是觉得线下的体验更好。剧场里坐的大都是同龄人,笑点是一样的,能引起共鸣的‘梗’也是一样的。”今年25岁的李欣是厦门软件园二期的一名普通上班族,也是一名从龙岩来到厦门奋斗的“厦漂”。她表示,这些观众的工作学习原本并无交集,可是因为共同的话题和观演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慢慢产生共鸣,形成一个小圈子。“平时会互相分享一些观看体验,久而久之就成为生活中的朋友。”
  经常在剧场遇到志趣相投的观众后,李欣和他们渐渐熟络起来。对他们来说,来到剧场,看一场脱口秀,已经从“一次性打卡”变成“高频复刷”,就像周末逛街般自然。
  “作为诞生于厦门的喜剧厂牌,来疯喜剧亲历了脱口秀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进程。”来疯喜剧俱乐部主理人肖璐茜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脱口秀是年轻人的专属,其实现在剧场有很多中年甚至老年观众。最近几年,脱口秀行业的兴起导致观众的画像变得更加多元,线上脱口秀节目的走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下脱口秀观众数量的增长。
  在来疯喜剧场的台下,会聚了形形色色的观众:学生、程序员、国企员工……肖璐茜表示:“厦门的观众都很‘优质’,能够给予最真实直接的反馈,为演员提供良好的演出体验。这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喜剧演员选择到厦门发展,进一步推动当地的演出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让文化流量变成城市增量
  周末,晚上9点半,思明区中山路,爆笑解压即兴秀《麻花喜剧FUN现场》刚刚散场,不少年轻观众从剧场走出,意犹未尽。他们步入商业街内开到深夜的火锅店,一边吃夜宵,一边聊刚刚看到听到的“梗”。
  “过去,晚上9点左右街区就没有什么人了。现在,晚上10点、11点后,还有不少刚刚看完演出的年轻观众在街上聊得火热。”中山路上的一位店主这样说。
  去年12月底,开心麻花在福建省的首个自营剧场在中山路人民剧场正式开启运营。这座始建于1952年的剧场摇身一变,成为“小而精”“活而美”的喜剧新空间,为古老商业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节假日平均每一次演出,上座率都会达到八九成。”厦门开心麻花人民剧场营销负责人林文燕说。
  空间改造带来的贴近与便利,正重塑着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自从开心麻花落地以来,我都看了10多场了。”家住中山路附近的李先生用亲身经历为喜剧“消费热”代言。他说,之前开心麻花推出的《我愿意》《海阔天空》《月老帮帮忙》等3部立足厦门本土的地域原创作品,自己都有买票观看,“这些为厦门度身定做的剧本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归属感’,叠加的开心效果肯定跟看其他喜剧不一样”。
  “近年来,‘快乐经济’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厦门,观众对喜剧演出的热情高涨,只要有知名演员参演,门票往往会在短短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林文燕向记者介绍道,这种热情不仅局限于本地观众,还有来自广东、浙江、长沙、沈阳等地的外地观众。他们怀着对喜剧的热爱,跨越千山万水,特地赶来厦门打卡。“我们也会走出剧场,以‘麻花即兴+快闪’等活动形式,把开心麻花的快乐基因带给中山路街区的游客。从成立到现在,我们已经举办了23场活动,同时完成演出超70场,共接待了超2万人次观众。”林文燕说。
  “我们的演出时间通常安排在餐饮高峰时段前后,此时消费者的购买力最为旺盛。”林文燕表示,观众在观赏演出之前,往往会先选择在附近的商圈进行休闲消费;在演出结束后,他们也可能会选择在附近的商圈用餐或休息,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周边的消费。
  从“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到“为一座城收藏一段记忆”,喜剧业态的蓬勃兴起,给商圈和景点带来了消费力,也为厦门文旅商融合发展开辟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看场戏、逛条街、住一晚、吃几餐”,来自“快乐”的文化流量正在悄悄变为城市的消费增量。
 
责任编辑: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