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兰若寺》一寺一树一井 串联五大经典篇章
发稿时间:2025-07-14 14:30:00 来源: 今日影评
1905电影网专稿电影《聊斋:兰若寺》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首次以故事集的形式来呈现《聊斋志异》。电影以蒲松龄夜探兰若寺的《井下故事》为主线,串联《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大经典篇章。
《今日影评》本期节目邀请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江逐浪,跟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电影《聊斋:兰若寺》是如何在一寺一树一井中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的。
快问快答
晓丽:我和江老师是一起参加完这部电影的首映礼回来。趁着热乎我们马上进入快问快答:六位导演、六个故事。这个电影的创意新颖度,您打几分?
江逐浪:我打七分。
晓丽:那画风最特别的是哪段?
江逐浪:《崂山道士》
晓丽:故事最惊喜的是哪段?
江逐浪:《聂小倩》
晓丽:视角最新颖的是哪段?
江逐浪:《画皮》
晓丽:那最后综合来看,您最喜欢的是哪段?
江逐浪:《鲁公女》
多元风格的精妙融合
影片五个篇章风格迥异:《崂山道士》的毛毡质感唤起偶动画的怀旧童趣;《莲花公主》延续梦幻基调;《聂小倩》则画风突变,民国背景下的飞机、火车元素带来意外惊喜,标志着故事转向更深刻的成人思考;《画皮》则带来全新叙事视角;而《鲁公女》则用青春浪漫将神话期待推向极致。
江逐浪认为,五种风格与故事内核高度适配,形成逐层递进的情感冲击力,令观众沉浸之余得以品味人生百态。
《聂小倩》《画皮》:现代灵魂注入古老躯壳
电影中的主角们可以分成熟人组和新人组。首先,让我们走近影视改编的熟人组——《聂小倩》和《画皮》。 这两个经典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新意呢?
《聂小倩》将故事舞台搬离荒山古寺,大胆置于民国乱世。聂小倩 标志性的短发造型与柔美旗袍结合,塑造出一个外柔内刚的全新形象。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依附书生的柔弱女鬼,其命运与乱世洪流紧密交织,个体生存困境成为叙事焦点。
影片巧妙地将明线(妖魔鬼怪)与暗线(人间沧桑)进行深度且巧妙放入呼应,让故事主题跳脱出单纯的爱情或恐怖,迸发出来新的光彩。
《画皮》篇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叙事重心。不再着重渲染鬼怪披人皮的视觉奇观与狰狞恐怖,而是将镜头中心地对准了被伤害的妻子陈氏,赋予了她更具现代人灵魂的内心。她的那句石破天惊的“我很恶心!”是全片情感爆点。江逐浪教授认为这句台词一语双关——既是对丈夫与鬼怪纠缠行径的生理性厌恶,更是对自身遭遇、对“贤妻”枷锁下被迫承受一切不公待遇的精神性控诉。
《鲁公女》:弥补遗憾的温情结局
除了熟人组,被影视剧改编较少的新人组——《鲁公女》跨越十六年、贯通人间、黄泉的深情故事尤为动人。
江逐浪说:“《鲁公女》弥补了传统的《聂小倩》故事结局的遗憾。除此之外,影片更是首次对于“黄泉”有了具象化的视觉呈现。我们很少在故事当中去看到一个不阴森的黄泉,灵魂追随灯笼飘向奈何桥的画面,充满诗意浪漫,上一次还是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
故事中“救九命”的设定更蕴含深刻哲思——当男主角为救一条濒死的鱼甘愿与爱人分离,那句“难道鱼的命就不是命吗?”的诘问,掷地有声地诠释了超越物种的生命平等观。
情感升级铸就改编灵魂
神话学家黄悦曾经谈到,中国神话的改编通常包括技术升级、故事升级和情感升级三个层面。
《聊斋:兰若寺》在技术层面的升级有目共睹,但江逐浪认为更关键的是情感升级。五个故事虽基本尊重原著脉络,却通过现代价值观的注入实现了深层蜕变:简化枝蔓情节,用当代人的价值观重新审视传统故事,在细节中发掘新情感。
当兰若寺的井底映照人间百态,当蒲松龄的笔墨在银幕流转新生,《聊斋:兰若寺》以动画的形式真诚凝视人性情感。无论是《聂小倩》对乱世人性的隐喻、《画皮》对性别角色的反思,还是《鲁公女》对生命意义的升华,都让经典跨越时空焕发新生——这恰是中国神话改编中最珍贵的灵魂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