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11月南京上演
发稿时间:2025-08-22 09:13:00 来源: 扬子晚报
“夜幕将至,逐光而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将于2025年11月22—23日在南京保利大剧院连演2场。
记者了解到,该剧以1934年哈尔滨的抗日斗争为背景,通过音乐剧的形式呈现那段历史,让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跨越时空,成为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段“国民记忆”
从“广播奇迹”到舞台新生
1982年,作家陈玙的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横空出世。它不仅是纸页间的谍战传奇,更成为一代人的精神界碑——当年电台小说连播热度空前,吸引超3亿人聆听。1984年同名电视剧一经播出,更掀起收视狂潮。
2025年,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舞台科技与音乐叙事的革新,让剧中鲜活的人物跃然于舞台之上:地下党员王一民在教师与战士的双重身份中坚守信仰,玉旨一郎在文化冲突中深陷挣扎,卢淑娟以柔弱之躯投身抗争,罗世诚以热血青春书写无畏篇章,塞上萧与柳絮影的爱情则在战火中绽放出悲壮的色彩。在身份撕裂与信仰坚守之间,音乐剧生动刻画了战争阴影下每一个个体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与命运抗争。
受邀担任特邀画外音朗诵的著名艺术家王刚在观演后坦言:“原著71万字,播讲需要75天,而音乐剧在两小时内呈现得有声有色,改编难度极大却完成出色。”
舞台匠心
重现1934年哈尔滨的历史氛围
“会呼吸的舞美、带刺刀的音符。”巡演以来,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的舞台呈现备受观众好评。
记者了解到,该剧的舞美设计以松花江滨洲铁路桥等哈尔滨标志性建筑为元素,结合升降台、转台等先进机械技术与多媒体投影,打造出逼真的“裸眼3D”效果,将民国时期哈尔滨的风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服装设计方面,则从历史档案中汲取灵感;灯光设计更是堪称点睛之笔:炽烈的红色象征革命热血,深沉的蓝色诉说历史沧桑,明媚的暖色交织辉映,每一束光线都投射出特定场景的情感内核。
有观众点评表示,从舞台的机械旋律到灯光的锋利笔触,再到多媒体的意向流动,《夜幕下的哈尔滨》让人一进场就仿佛被拉进时空之门,走进1934年冰城的风雪与锋芒中。
旋律为笔
用音乐谱写冰城的热血与温柔
更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融合悬疑叙事与浪漫史诗气质,旋律动听且歌词深刻,每一首都直击人心。
“他的目光,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像松花江的浪,总有暗流在激荡……”推广曲《他的目光》自发布起就引发网友们的情感共振,有观众表示“只听一秒就热泪盈眶”。音乐总监、作曲刘九佑表示,《他的目光》是聚焦精神共鸣的情感诗篇,让王一民与玉旨一郎在特殊局势下突破身份壁垒,超越立场的羁绊,化作内心涌动的旋律。让观众在为知己者动容的赤诚中,感受珍贵的人性光芒。
此外,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更关注对女性角色的关照。声乐指导、联合作曲巴特尔表示:“我偏爱挖掘女性角色的音乐层次,在《他到底是谁》中不仅展现好奇,更藏着情绪的递进;《我注定孤单》的旋律诞生于伪满洲国警察厅采风,那种纠结与难受,恰好贴合角色的挣扎,在柔软中见坚韧。”
顶配主创
打造“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力作
记者了解到,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集结了国内顶尖创作力量:导演钟浩,编剧、作词杨硕,音乐总监、作曲刘九佑,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任冬生,舞蹈编导张恩淑,声乐指导巴特尔,音响总监李想,服装设计阿宽,多媒体设计孔江、李光,造型设计王婷等。
保利文化集团艺术总监、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总制作人周涛曾分享采风历程:“我们的团队3次深入哈尔滨采风,实地探访,用心感受这座城市每一寸土地的厚重与光辉。演员们历经3个多月全身心投入排练,力求把角色的独特魅力在舞台上倾力呈现。每位主创都不辞辛劳、精益求精,为的就是把我们认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力作回馈给观众。”
值得注意的是,《夜幕下的哈尔滨》南京站主演阵容非常亮眼,汇聚了金圣权、何亮辰、刘令飞、张会芳等优秀音乐剧演员,他们将以青春之力演绎微光刺破长夜的不屈,带领观众致敬在黑暗中点亮星火的人。
记者从南京保利大剧院还了解到,除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外,“南京音乐剧节”还有诸多精彩演出:11月7—8日,蒋敦豪、高杨领衔的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将以独特形式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带领观众回溯那段战火纷飞、热血澎湃的英雄岁月;12月20—21日,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通过讲述一代中国青年才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爱的期待,洞察时代下文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