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哪怕寂寂无名也要全力反抗
发稿时间:2025-08-22 14:22:00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陆玄同
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或许我们都会在心里自问,我是哪一只小妖?
这部改编自两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的影片,截至8月19日14时,累计票房突破10.47亿元,登顶了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映射职场打工人真实生态的影视剧不少,但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却复杂很多。不管挣扎也好,反抗也罢,我们都仿佛置身迷途之中。
当无名的小妖成为“主角”
在浪浪山的清晨,一只小猪妖背着破旧的水壶走向大王洞,洞口石壁上刻着“长生不老”,这句话像极了职场中那些宏大而空洞的绩效口号。而这只小妖在《西游记》的宏大叙事里,本也无足轻重,不过是万千妖怪中可被随意忽视的一个。但导演於水却将镜头对准了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这四个连名字都不配拥有的小妖。
为了博一把,他们被迫离开浪浪山,裹着粗麻布假扮唐僧师徒,跌跌撞撞地踏上了西行路。这看似荒诞的开场,又何尝不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观照。从在扮演社会赋予的角色中拼一把,到在既定剧本中寻找缝隙“突围”,我们都在朝着理想的人生踽踽前行。
想要假扮,就要包装形象。当公鸡画师为小妖们绘制“取经人”肖像时,银幕上闪过了1961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以及1986年央视版唐僧的形象,但影片最终却定格为一幅抽象简笔画。我们当然要致敬经典,然而这毕竟属于庙堂,草根的故事需要新的笔触。
庄子曾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以“无名”之人为至高之人,而《浪浪山小妖怪》正以“无名者”的视角,书写了一部属于普通人的史诗。小妖们没有赫赫战功,也没有名号传世,但他们以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浪浪山的黑夜。
假取经与真反抗
小妖们的西行路虽始于一场骗局,却也无悖于取经人的精神。比如他们在西行中替北张村除鼠妖时,蛤蟆精颤抖着举起木棍;在双狗洞前,猩猩怪结巴着喊出“俺是齐天大圣”。导演用喜剧外壳包裹了存在主义内核,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哪怕个体命名权都被剥夺了,但“成为谁”从来不由身份决定,而取决于行动本身。小妖们虽然没有名字,但他们用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挺身而出,重新定义了“我是谁”。
影片最具颠覆性的设计是在小雷音寺那一幕。假取经队遭遇假西天,黄眉大王高坐莲台,金光刺眼却空洞无物。当他问假扮的唐僧,在东土研究什么经时,蛤蟆精懵懵地回答“正儿八经”,假佛祖说这八部经他早有耳闻,瞬间让人捧腹。假的终究是假的,可当两假相遇,却又莫名让人觉得这是真实的。
救出童男童女的那场戏没有英雄光环,只有蛤蟆精被踩扁又鼓起的肚皮,猩猩怪折断的木棍,和小猪妖护住孩子的嶙峋脊背,这是属于无名者的神性时刻。
小妖们或许并不清楚“仁”的深意,但在他们一次次守护他人、拒绝同流合污的行动中,已然践行了“爱人”的真谛。他们不是英雄,但他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照亮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即使有一丝光,也要奋力突围
这部电影从未掩饰系统的残酷。浪浪山大王洞是职场的缩影,比如小猪妖的“试用期”,成了职场压榨的投影,而黄眉大王与弥勒佛的师徒关系,无不彰显着来自权力的庇护。待那弥勒佛轻飘飘收回法宝,笑言“待那真悟空来收你”时,小妖们用命搏来的正义,也不过是神仙棋局中的一粒闲子。
老子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然而,在浪浪山的世界里,天道似乎远离了这些小妖。他们没有后台,没有靠山,甚至连“长生不老”的梦想都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但在这样的系统中,他们依然选择了反抗,哪怕知道反抗的结果可能只是失败,他们依然选择挺身而出。
但导演於水在绝望中埋下了火种,在影片结尾处,孙悟空悄然路过,将四根毫毛赠予变回原形的小妖。但这并非救赎,更像是一种鼓励,毕竟齐天大圣的毫毛并不能消灭这世间妖魔,只能唤醒每个凡人心中“闹天宫”的勇气。
小妖们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对自己命运的省察。他们拒绝被系统定义,拒绝被命运左右,哪怕最终只是浪浪山的一粒尘埃,也要活得有尊严。就像片尾曲《重如尘埃》唱的那样,“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吧。”可见,真正的取经路从来不在灵山,而是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日复一日里。
我们都是浪浪山的小妖怪
走出影院时,一个年轻人对同伴苦笑,“这不就是我的创业故事吗?”当“离开浪浪山”成为网络热词,背后是当代人对逃离内卷的集体渴望;当小妖们以“Nobody”之名获得观众共鸣,我们也都成了浪浪山的小妖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方能谓大丈夫。我们在浪浪山的小妖身上,也看到了这种“大丈夫”的精神。他们没有富贵,没有权力,甚至没有名字,但他们却用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尊严,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选择成为什么。
《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曾写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当时给了无数人前行的力量。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浪浪山小妖怪》给出了新的注解。前行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英雄史诗,而是每个普通人“全力反抗”的瞬间。
弥勒佛的法宝终会黯淡,浪浪山的标语也将风化,但四个小妖蹒跚西行的背影,在我们心里刻下印记。我们能读懂那一幕幕画面的潜台词:反抗的意义不在胜负,而在对抗本身重塑了人的尊严。
不可小觑这些普通的坚持,微光终将连成星野,每个“Nobody”都是“Everybody”的注脚。毕竟,真经从未藏在灵山,它诞生于“重如尘埃”却挺直脊梁的日常。而小妖们的“真经”,不是佛祖的教诲,是他们对自由、尊严与正义的执着。
此刻,属于无名者的史诗正被书写——在浪浪山,在格子间,在你我紧握的掌心。《浪浪山小妖怪》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一个在现实世界中挣扎的普通人。它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小妖”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我们或许只是尘埃,但依然可以活得像星辰。(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