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的特殊风景——评审团
导语

       当地时间5月14日,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简·坎皮恩率贾樟柯、全度妍、威廉·达福等其他8位评委共同出席媒体见面会。
  首次出任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的中国导演贾樟柯在采访中表示,戛纳之行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场恋爱之旅:“我感觉来这就像谈恋爱一样,10天的时间里,我需要在许多部电影中爱上其中的几部,对我来说这并不困难,我会怀着开放的心在这里感受它们。”此次戛纳电影节,导演张艺谋的回归文艺片之作《归来》没有能够入围竞赛单元。被问及如何评价此事,贾樟柯强调说:“所有影片,无论参与戛纳哪一个单元的展映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誉,我认为我们应该为张艺谋导演鼓掌。”
  继2009年的伊莎贝尔·于佩尔之后,戛纳电影节终于又迎来了一位女性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发布会上,简·坎皮恩对此幽默回应:“我希望在座的男士们不要觉得不爽,但我要说,今年,女性终于又在戛纳电影节上真正受到瞩目了。”作为主席,简·坎皮恩最期待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看到视角独到的影片,而其他几位评委也都有各自的取向。好莱坞影星威廉·达福表示:“我们希望找到让人兴奋、富有创意的作品。看片和审片的环节充满乐趣,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工作。”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则称,他在选片时不会考虑太多,更愿意遵循自己的直觉。

评审团主席:简·坎皮恩(Jane Campion)

   评审团主席:简·坎皮恩(Jane Campion),新西兰,导演

    简·坎皮恩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市,现在则住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她于1975年在威灵顿的维克多莉娅大学获得人类学的学士学位,又在1979年获得悉尼大学艺术系的绘画学士。

  简·坎皮恩出生于新西兰一个戏剧之家,母亲是剧作家和演员,父亲则是剧场导演。成长于这样的家庭,坎皮恩很自然地也投向艺术的怀抱。她在70年代完成了从建筑艺术、视觉艺术向电影的转行,并最终凭借一部出色的短片进入澳大利亚电影电视学校学习。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她就开始了电影拍摄。并进修于澳大利亚的电视电影学校,她的第一部短片《果皮》(1982)即在1986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她的其他短片还包括《无情时刻》(1983)、《一个女孩的故事》(1984)、《八小时之外》(1984)和电视短片《两个朋友》等。她导演并参与编写剧本的第一部长片是1989年的《甜妹妹》,获得了美国独立影视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洛城电影节新时代奖等一系列奖项。接下去她又执导了根据珍妮特·福瑞姆的自传改编的影片《天使与我同桌》(1990),获得了199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且在当年的多伦多和柏林电影节上也都分别获奖。

  1993年她拍摄了《钢琴课》,再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也使得她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尖女性导演。她从女性角度出发的独特电影美学视角和情感内涵都使得她的影片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2003年她编写了《裸体切割》的剧本,这部影片以其大胆的性爱场面在当年饱受争议。但仍然是有着一部鲜明的简·坎皮恩特色的影片。2006年她与维姆·文德斯等导演合作了影片《8》,她执导了其中《水之日记》的部分。2006年简·坎皮恩执导的《明亮的星》再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全文阅读】

评委:贾樟柯,中国,导演

  贾樟柯,山西汾阳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

  1990年在报考南开大学失败后在父母建议下转学美术,在考取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失败后,对电影产生兴趣。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同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梦,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尽管这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成名作《小武》。在这部影片中,他的独特视角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小武》在国际广受好评,得了8个奖,也成为国内小资青年的追逐对象,贾樟柯一举成名。彼时,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则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其后,贾樟柯又拍摄了《站台》、《任逍遥》、《世界》等几部长片。2006年在拍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

【全文阅读】

评委:全度妍,韩国,演员

                                 评委:全度妍,韩国,演员

  全度妍1990年拍摄广告出道,早期主要拍摄电视剧。她在中国观众熟悉的被誉为“韩剧经典”的《星梦奇缘》中饰演的“纯爱”一角颇具光彩,只是风头不及女一号崔真实而已。1997年初登银幕,她就以在处女作《伤心街角恋人》中的表现一鸣惊人。随后,全度妍更是好戏不断。在第二部电影《承诺》中扮演了一个女医生,成为韩国影界一颗迅速崛起的新星。接下来又在《我心中的风琴》里,饰演一个只有16岁的女中学生,表现出色,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同,这部电影唤起了每个观众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初恋的美好回忆,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欣赏一首风格淡淡却回味无穷的诗篇。

  1999年的《快乐到死》使全度妍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巅峰。她在这部反映经济危机下韩国家庭男尊女卑关系备受考验的社会写实片中,饰演由于厌倦与自己失业后在公园里打零工不思进取的无能丈夫一起生活而与前男友私通的妻子崔瑶罗一角。该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获得七个大奖,全度妍也因出色的演技获得了当年韩国电影界最高奖项“大钟奖”的“影后”殊荣。2003年出演古装影片《丑闻》,2005年的《你是我的命运》使其再度封后。

  2007年,全度妍出演了李沧东导演的电影《密阳》,凭借出彩的演出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她已经获得了包括6个韩国青龙电影奖、4个韩国电影大钟奖、3个大韩民国电影大奖等在内的电影节奖项。 【全文阅读】

评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美国,导演

    【全文阅读】

     索菲亚·科波拉生于美国北加州,并在那里长大。父亲是斐声世界影坛的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堂兄是第68届奥斯卡影帝、好莱坞著名影星尼古拉斯·凯奇。

  索菲亚·科波拉尚在襁褓之中就被作为“道具”带上了银幕。18岁之后,索菲亚·科波拉被金酸莓奖屡屡羞辱,甚至被嘲笑成“木头”。然而10年之后重返电影界,仅用29天拍完《处女之死》,用27天拍完《迷失东京》,最后再凭一部《绝代艳后》,终于一跃成为美国最原创、最有前途的年轻女导演。作为一个只拍过三部电影的导演,在当年英国电影杂志《电影大全》“史上百位伟大导演”评选中,索菲亚赫然上榜,且成为唯一一位被选中的女导演。

  2010年索菲亚·科波拉凭借《在某处》获得了第67节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并从前男友也是当年的评审团主席昆汀·塔伦蒂诺手中捧走大奖。

评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Gael García Bernal),墨西哥,演员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1978年出生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的演员世家,幼年时期便曾参与多部短片演出。17岁旅行至欧洲,并在两年後进入伦敦中央戏剧学院就读,成为第一位获选进入该校就读的墨西哥籍学生。

  1992年当他还只有十四岁时他出演了一部肥皂剧,在墨西哥还是颇受欢迎的。1996年他出演了电影学校的短片,获得了学院奖最佳短片的提名。贝纳尔在伦敦的中央戏剧学校学习表演,2000年他出演了著名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影片《爱情是狗娘》,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作品,该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贝纳尔也开始受到多方关注。

  2001年他主演了新锐导演阿方索·卡隆的电影《你妈妈也是》,影片再一次受到广泛赞誉,而贝纳尔也开始走红,成为一名颇受肯定的演员。而贝纳尔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员,他非常爱护自己的羽毛,他接拍的电影作品每一部均和大导演合作,从不因为金钱而接演商业影片。他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作为一个电影人,而非一个明星。因此至今他仍没有自己的经纪人,所有剧本由自己亲自挑选。

  2002年他出演了影片《阿马罗神父的罪恶》,2004年他又出演了阿莫多瓦执导影片《不良教育》,同年,《中央车站》导演华特·沙勒斯相中他俊美的外表与精湛演技,邀他在《摩托日记》中演出传奇英雄切·格瓦拉。这次他获得英国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并被英国电影协会誉为“最具潜力的明日之星”。

  2005年他出演了影片《上帝的私生子》。2006年又出演了天马行空的科幻戏剧《科学睡眠》和拿奖大户《通天塔》,在各种角色之间转换游刃有余。2010年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还担任了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单元评审团主席。

评委:威廉·达福(Willem Dafoe),美国,演员

 

 

      威廉·达福生于美国威斯康星一个外科医生的家庭,他是父母8个孩子中的倒数第二。虽然都被称为达福,但只有威廉·达福进了演艺圈,其他兄弟姐妹就像他父母那样成为了专业人士:律师、医生、护士。虽然达福在威斯康星大学学的是戏剧专业,但书本教学却让他感觉极其沉闷,结果大学未毕业他就加入了巡演剧团,到美国各地甚至欧洲作巡回演出。这一方面丰富了他的表演经验,也增长了他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

  达福的电影处女作是1981年在导演迈克尔·西米罗广受抨击的影片《天国之门》里出演一个小角色。幸运的是,在影片正式公映时,达福的戏被剪掉了,从而避免了相应的一些负面影响。此后,达福1983年出演了《千年血后》,1985年出演了《威猛奇兵》,1986年达福的表演生涯达到第一个高峰――《野战排》带给他第一个奥斯卡提名。

  1988年威廉·达福主演的《基督最后的诱惑》又引起巨大的争议,作为一名演员,早期的达福总是与有争议的影片联系在一起。日渐成熟的他出演了无数一级好莱坞大片,有《燃眉追击》、《蜘蛛侠》、《英国病人》,在2005年他出演了一部高品质的影片《曼德勒》。近几年陆续有新作推出,属于多产的演技派。威廉·达福不是好来坞那种红得发紫的超级巨星,也许正因如此,外表有些凶狠而实际上却为人谦卑的他才在影坛广结了人缘。在其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演绎了数量众多而性格迥异的角色,与奥利佛·斯通(《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马丁·斯科塞斯(《基督最后的诱惑》)等大师级导演以及汤姆·克鲁斯(《生于七月四日》)、麦当娜(《身体的证明》)、朱丽叶·比诺什(《英国病人》)、桑德拉·布洛克(《生死时速2》)等巨星均有过合作。

  在好莱坞,很少有人能够像达福这样自如地游走在剃刀边缘。他穿梭在主流与边缘之间,既胜任大制作中的小角色,更能演小制作里的大角色。虽然达福饰演的某些角色一直不乏争议甚至非议,但其角色的丰富多彩却成为好来坞影星们莫不追求的梦想。达福还是一位非常勤奋的演员。在好来坞,明星们一年能拍两部影片就算不错,而达福却曾有过一连接拍四部影片的记录,且凭借《吸血鬼的阴影》(Shadow of theVampire)一片而获得了“洛杉矶影评家协会”的最佳男配角奖,并继1986年的《野战排》之后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2009年威廉·达福和夏洛特·甘斯布共同出演了拉斯·冯·提尔的《反基督者》,尽管影片倍受争议,不过最后还是为夏洛特·甘斯布获得了2009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此后威廉·达福再与拉斯·冯·提尔合作了《女性瘾者》。

评委:蕾拉·哈塔米(Leila Hatami),伊朗,演员

  蕾拉·哈塔米是伊朗导演阿里·哈塔米的女儿。在伊朗读完高中后,蕾拉·哈塔米搬到了瑞士洛桑,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两年后她转为法语文学专业,学习结束后回到伊朗。

  回到伊朗后,蕾拉·哈塔米出演了戴瑞什·麦赫瑞(Dariush Mehrjui)的电影《Leila》,获得影评人和观众的好评,并凭借电影《Leila》获得15届伊朗晨礼电影节(Fajr Film Festival)的最佳女演员奖项。她在《荒废的车站》(2002)中的表演赢得了26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项。

  2011年蕾拉·哈塔米凭借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获得第61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评委:卡洛尔·布盖(Carole Bouquet),法国,演员

    

  卡洛尔·布盖,法国著名的女演员,以冷艳而著称,曾就读法国苏邦大学哲学系及巴黎艺术学院,被视为法国影坛最美丽的女演员。中学毕业后曾在巴黎大学就读,不久改入音乐戏剧学院学习表演,1977年,芳龄刚满20岁的布盖有幸结识了享誉全球的西班牙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艾尔。大师也对这位美貌的法国姑娘青睐有加,请她与另一位女演员安赫拉 莫利娜共同扮演他的新作《欲望的隐晦目的》中的同一位女主角。两位演员扮演同一个角色在电影史上实属罕见,但布盖正是因此而踏进影坛,而且起点频高。她在片中扮演了一个神秘的女子,以冷艳形象令人注目。此后布盖在电影界渐渐走红,而这也成了她在此后的多部影片中的共同形象。如她在《冷餐》(1979)中扮演的在冰冷的湖面上划船的年轻女子,在《特殊警察》(1985)中扮演的伊莎贝尔,都是以冷美人的形象出现。

  从影二十多年,她与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许多名导演合作,拍摄了几十部电影作品,其中包括一部007影片和一些前卫电影。1984年她因主演影片《右岸 左岸》,获得了当年法国电影恺撒奖表演奖的提名。1989年她和杰拉尔·德帕迪约共同主演了影片《美的过火》,这部影片获得了第15届恺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大奖,她也如愿夺得了恺撒奖最佳女演员的桂冠,从而挤身于法国一流女演员的行列。卡洛尔·布盖曾任第31届法国凯撒奖评委会主席。

评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丹麦,导演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丹麦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于1981年搬到美国居住,1993年毕业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他的成名代表作是 Pusher 系列。2011年5月,他凭借《亡命驾驶》夺得第6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接下来,9位评委将开始进行入围影片的评审工作,最终结果将在25日的颁奖典礼上公布。评委索菲亚·科波拉强调:“虽然当中有一些导演曾获得过金棕榈奖,但我们在工作中不会考虑他们过去的成绩,我们也期待看到年轻影人们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