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暑期档观影人次超5.02亿破纪录 话题电影能成为新赛道吗?

发稿时间:2023-08-31 08:58:00 来源: 上观新闻 中国青年网

  如何看待今年的短视频宣发热和话题电影现象,未来需要更多的话题电影吗?

  继2023年暑期档打破票房纪录后,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30日17时41分,2023年暑期档总人次超5.02亿,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最高观影人次纪录。

  目前暂列2023年暑期档观影人次榜前五名影片分别为:《消失的她》8481.1万;《孤注一掷》8395.9万;《封神第一部》5681.7万;《八角笼中》5412.2万;《长安三万里》4348.0万。

  微信图片_20230830191023.jpg

观影人次 

  “爆款频出”国产片撑起了今年暑期档,这些爆款的产生离不开过硬的影片质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都有题材话题度高、可营销性强的共同特点,在抖音渠道上的宣发收获了卓越的破圈效果。这让不少高频次观影人群或是资深影迷感到担忧,不少人认为,今年暑期档短视频宣发成为主流,正让话题电影成为一条新赛道,甚至担心院线电影在逐渐“抖音化”发展。如何看待今年的短视频宣发热和话题电影现象,未来需要更多话题电影吗?

  暑期电影,“话题党”是最大赢家? 

  “神了,刚看完《孤注一掷》,我就收到了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短信。”走出影院的影迷袁先生有点哭笑不得。作为上海“周周有影展”的忠实粉丝,喜欢艺术电影的他原本并不想看这部商业电影,但频频刷到的相关短视频以及周围人的讨论,让他忍不住一探究竟。这段影院外的小插曲让他相信影片在现实层面上的成功。 

《孤注一掷》 

  作为首部揭秘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的电影,《孤注一掷》打出“多一人观看,少一人受骗”口号,其社会意义已经延伸到电影之外。近期,有关缅北电信诈骗新闻热点事件频出,受困者里甚至还有中科院博士,正好与电影《孤注一掷》中的情节形成映照。影片取材自全国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正如导演申奥在进行大量前期资料调研后发现,“其实上圈套的人跟性别、年龄、学历、专业都毫无关系。”显然,这个话题是有全民性的。

  截至8月28日16时,《孤注一掷》票房已经突破34亿元。“据灯塔AI票房预测显示,《孤注一掷》预测票房达39.13亿元,有望超过《消失的她》成为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目前暑期档票房五名的影片中只有《孤注一掷》是8月上映的,影片在抖音渠道热度火爆,仅“电影孤注一掷”一个话题播放量就超过215亿次,购票画像与大盘均值较为接近,受众人群面广阔,上映后35岁以上观众占比有明显上升,大量家庭用户受到口碑影响走入电影院。 

  “之前卖得好的基本都是IP电影,比如漫威系列、《碟中谍》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等,但是今年IP电影好像一下子不给力了,反而话题电影火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话题性的《芭比》也超越了IP电影《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成为2023年票房冠军。”袁先生在看过今年暑期档大部分影片后得出一个结论:话题电影正异军突起。在社交平台上,和他持类似观点的网友不少。 

  不过,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影评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孙孟晋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市场主流仍然由IP电影占据,但今年有两部海外影片——由诺兰编剧并执导、讲述“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一生的《奥本海默》,以及关注女性意识的《芭比》都有相当不错的口碑。“《奥本海默》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任何一个电影工种的实现度上都堪称杰作。在诺兰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电影人自觉提升自我的野心。”但他坦言,自己并不特别看好《奥本海默》在中国市场的票房,“首先,电影长达3小时;其次,它的人文气质,未必是大多数观众能接受的。” 

《奥本海默》 

  在国产片方面,他认为《长安三万里》是今年暑期档一匹真正的黑马,“它针对青少年的定位非常准确,并靠口口相传的口碑获得了长线好票房。《封神第一部》则在场面调度和审美取向上满足普通观众的需求。”除去8月30日刚上映的《奥本海默》,目前暑期档电影的豆瓣评分中,《长安三万里》和《芭比》以8.3分并列前茅,其次为7.9分的《封神第一部》,且《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第一部》都随着影片上映,豆瓣评分连续上涨。被网友视作“话题电影”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则经历了高开低走的局面,目前都是6分多。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尽管本身并非话题电影,但影片带出了话题,比如围绕《长安三万里》中将李白、杜甫相遇地点从洛阳改到长安是否合适的讨论,就曾多次在社交媒体登上热搜。

  “话题电影”背后,观众和营销方式变了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30日17时41分2秒,2023年暑期档票房已达204.93亿元,考虑到票价上升因素,相比票房,观影人次的创新高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无疑更是个利好消息。 

微信图片_20230830191149.jpg

暑期档票房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有52.7%的观众是今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这个数值相对2019年的44.6%有明显增长。

  “相信这也是暑期档爆款频出的原因,将低频观众重新拉进电影院。像《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长安三万里》等多部电影拉新比例都在一成以上,这种拉新能力对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意义深远。”陈晋说。与此同时,今年暑期档观看两次、三次及以上观众的占比基本恢复到2019年前的水平,这对电影行业的复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高频用户是电影市场重要的基本盘,他们的活力提升是市场回暖的积极信号。”

《长安三万里》 

  据灯塔数据库显示,2023年暑期档的整体购票画像中,女性购票占比突出,达到六成以上,这是有统计以来女性观众占比最高的暑期档。在年龄方面,35岁及以上的观众占比同样也是暑期档历史新高,同时三人及以上组团观影的比例也创了新高。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共同观影,证明《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等弘扬传统文化的影片获得认可。

  “今年暑期档的成绩可以说是近十多年的最佳成绩,其实存在全社会消费反弹的现象,暑期旅游指数也大幅增加。”孙孟晋说。 

  “电影行业经历三年疫情后,第一次迎来票房高爆发、观众反响热烈的阶段,尤其暑期档出现了票房意义上的爆款,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汤惟杰注意到,不少资深影迷在分析近期爆款电影特征时不约而同认为,电影市场和若干年前相比具有下沉趋势,尽管上海在单个城市票房中仍执牛耳,但票仓主力已经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城镇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暑期档《碟中谍7》《芭比》等美国大片票房表现不温不火,仅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取得较好成绩。“抛开好莱坞套路,从制作精细程度而言,《碟中谍7》是优于前作的,但如今这一代主流观众已经对这样的电影不领情了。” 

  在他看来,无论是话题电影成为爆款,还是好莱坞大片的失势,都和观影主体不知不觉间发生变化有关系,背后则是近十多年来媒体领域的深刻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话题,他们原本就是各种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习惯于从中获取信息,包括电影制作公司的创作人员也呈现出年轻化特征。这使得电影从题材到选角上都带有新媒体的话题性,或是交由大数据来决定。”汤惟杰认为,目前电影市场和观影群体的新变化,值得进一步深度研究。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申奥曾回应“大数据选题拍摄”的质疑,“我们构思的时候完全没考虑过要借用大数据这个手段。”他表示,筹备时其实完全没有研究过市场,甚至还有很多人提出这是一个小众的题材,因为他们认为被诈骗过的人,跟有过爱情和亲情的人相比,是人群中的少数群体。“但我们工作开展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现在的市场反响也印证了我们的决定。” 

  “很多电视剧的确会从策划开始就做话题植入,它相比电影更加商品化。”从事电影选题工作的黄小姐介绍,一部电影的孵化少则三年多至五年以上,这使得话题电影很难预判,在选题上也有许多综合条件需要评估。在她看来,2014年上映的《亲爱的》和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在题材上都属于社会话题类电影,但当时并没有引发“话题电影”的争议。“与其说电影选题方式变了,不如说这些年电影的宣发方式变了,更加注重话题营销了。” 

  她认为,充分发掘互联网下沉的市场潜力,顺应时代潮流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影片质量上不去,过度话题营销会带来反噬,“观众会对类似的宣发失去信任,导致其他话题电影票房遇冷。” 

《封神第一部》

  “如今电影票房成功与否和是否有话题引导有关,尤其和前一周甚至前三天的排片占比有关,趋众心理在票房上是立竿见影的。”孙孟晋也认为,《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能成为话题电影,重要的一点是归功于前期的营销手段。一部电影的票房高低,和宣发公司起的作用越来越分不开。“很多电影没有话题性也要制造话题性,作为一种专业营销手段不难理解,但需要警惕的是,随着营销渠道的变化,现在电影话语权也主要来自电影自媒体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主播,市场上缺少专业的、‘讲真话’的影评力量。百花齐放需要不同的声音。”

  市场需要更多元的电影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会有一批高投入、大制作,带有强话题性的电影陆续进入市场。定档9月15日上映的《鹦鹉杀》便打出“首部杀猪盘女性反杀电影”的标语,似乎延续了《孤注一掷》的反诈话题。宣布定档今年国庆档的《前任4:英年早婚》也打出“结婚冷静期”概念标签,能否再一次复制《前任3》短视频营销的成功有待观望。 

  汤惟杰判断,话题电影成为新的票房增长点后,国内电影制作方、发行方、院线等会在几年内调整策略,“电影本身是个产业,利润、票房是最能触动产业敏感点的。” 

  在袁先生看来,这么多话题电影集中在今年暑假是一种巧合,要抓住全社会都能共鸣的话题并不容易,两部话题电影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和不可复制性。“不管怎样,电影品质才是第一位的,话题性只能是结果,而不能作为目的。” 

  “话题电影未来应该会更多,但从理性来看,话题电影的红利很难持续,不见得会因为某两部电影成功了就扎堆出现或者以此为趋势。”黄小姐认为,从某种层面而言,任何有社会性的影片都有话题性。“作为从业者,我们希望能带给观众好电影,让更多真正的好电影被看到。试想,如果前一年上映的电影是《霸王别姬》《疯狂的石头》《我不是药神》等影片,今年的《消失的她》《孤注一掷》还会有这样的热度和票房吗?” 

《孤注一掷》 

  出现更多话题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是利是弊?“很难简单地评判它好或不好,就像不能把审美作为电影文化的第一导向,电影的商业性是与生俱来的。”汤惟杰介绍,电影从一开始出现就带有多重导向,比如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火车进站》后,在巴黎经营剧场的魔术师梅里埃很快就注意到,电影可以用来做某种杂耍性的视觉呈现以吸引观众,从而延伸出电影的商业价值。

  他想起自己二十几岁时观看电影《大话西游》时,走出影院仍觉得云里雾里,难以接受当时的香港的无厘头电影文化,但没想到后来该片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时博得满堂彩,片中台词引发大学生的共鸣,时至今日,影片的经典性已经被证明。 

  “电影是感性的,要批评新一代媒体造就的年轻观众追捧话题流量当然容易,但需要对他们有更即身性的理解。你如果在身体感觉上和他们隔了一代,很难真正去明白和认同他们为何会喜欢这些影片。在未来可见的年代里他们是电影观众的主体。”汤惟杰认为,话题电影并不代表消极追逐流量,某种意义上现实主义的电影本身就是注重话题性的,艺术家需要对现实有敏锐感受力和态度表达。“市场需要更多元的电影。而且,我们毕竟有电影节机制,从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平台培养了艺术电影人,也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影片,并进一步提升观众素养。我并不太担心未来市场会被所谓话题电影垄断。”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暑期档有一些青年导演通过话题电影“冒”出来,比如申奥、崔睿等。“《战争启示录》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也写了《巴顿将军》这样的商业剧本,为了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首先得在美国商业电影圈立足,这也是电影史上经常能看到的。我们不能因为拍了一部话题电影而否定一个导演的价值,当他获得了一些电影圈的资源以后,是对他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某种非纯商业创作有帮助的。”汤惟杰说。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