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从“白玉兰”入围佳作读懂国产剧“大影视观”

发稿时间:2024-06-28 08:23:00 来源: 文汇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记者 王彦

  今晚,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即将揭晓,从观众到业界无不目光齐聚。作为国产剧评选的三大权威奖项之一,相比飞天奖注重政府表彰的指向、金鹰奖常常反映大众由心的选择,白玉兰奖更重视体现经由专业人士层层推选的专业价值。

  年复一年,人们从白玉兰奖评选中提纯风向标价值。

  本届白玉兰奖的国产剧评选,荟萃2023年第二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播出的优秀剧目,荧屏和网络首播都能入围,长短篇幅皆可上桌。最终,《不完美受害人》《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繁花》《父辈的荣耀》《欢迎来到麦乐村》《漫长的季节》《南来北往》《问苍茫》《问心》《追风者》十部作品入围最重磅的“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评选。

  如果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国产剧刻在基因里、始终主张的优秀创作传统,那么当互联网变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空前强势地同人们的观剧生态产生交融,今天的国产剧创作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一种“大影视观”——它既胸怀“国之大者”,能展示中国形象、关注时代变迁、书写万家灯火;也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国产剧与旅游、商业梦幻联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它还应当引领影视行业发展大势,用不断升级的艺术审美、视听体验、匠心创制,使国产剧真正成为人们走向真善美的心灵之桥。

  这是十部候选佳作里透出的新风,也是我们对新时代“白玉兰之选”的期待。

  时代的艺术见证,精神的美育观照

  若要给入围作品找个最大公约数,记录时代脉搏、承载时代精神,应该就是。它们以影视艺术记录国家发展的不同篇章、容纳各个时期的社会风情画卷,但拒绝主题先行、题材至上,而是在对具体的人的描摹中实现精神的美育观照。

  《问苍茫》深情讲述青年毛泽东踏上革命初程的故事。诗性画面里,伟人的青春路与百年大党的早期创业史合辙,革命的真实历史为青年成长立志提供可视化范本。《追风者》的镜头始于20世纪30年代,描写爱国青年在动荡时局中历经抉择,走向理想之路。伟人、普通人,都说国家的未来什么样要看这个国家的青年什么样。两部剧收到观众热烈反馈,是对青春因磨砺而精彩的佐证,故事里那些将青春系于国运的年轻人,他们眼里的清澈与希望,会如星火般引燃新时代青年的热血和担当。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林业的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会对一方水土几代人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父辈的荣耀》将浓情笔墨落在父辈的荣耀、新一代的传承之上。时代列车的比喻在《南来北往》里被具象化,一列火车上的人生百态、一群邻里中的人情冷暖、一对师徒间的薪火相传,随越伸越远的铁轨、越跑越快的火车,共同见证山乡巨变。市场经济的蓬勃不是一蹴而就,江河奔流中,有人不坠青云志,也有人迷失过航向。《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和《繁花》在同一年代侧重不同领域的发展,相同的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关乎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改革开放之路从试验田、涓滴细流渐渐闯出繁花似锦、阔野坦途的旅程。

  《欢迎来到麦乐村》和《问心》都围绕医者仁心展开。前者打开视野格局,从60多年间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大爱担当里撷取动人片段,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找到创新的艺术表达;后者“啃”当代医疗剧这根硬骨头,努力在荧屏内外建立“医患同盟”。

  消费的撬动支点,情绪的向善调节

  为什么人们会跟着一部剧去旅行?又是为什么,明明流泪看过的剧,再回想时却让人心底一动?“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关于《繁花》究竟书写了1990年代上海哪片光晕下的景观,个体的记忆视野不同,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集体认可的,它写一群人的奋斗,写一座城市在改革浪潮中的振奋精神。人人力争上游的时代,阿宝凭勤恳努力华丽转身,玲子的聪敏与情义助她的餐馆风生水起,汪小姐敢打敢拼又乘上时代东风;而当风浪起时,有人铅华洗尽从头开始,有人坚韧历练誓做自己的码头。《繁花》卷起一路话题,观众被唤起的与其说是复刻的记忆,毋宁看成是被剧中人的创业史、心灵史激起了燃情力量,让人愿意到城市的褶皱里找共鸣、在消费的衣食住行中获得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确证。

  《父辈的荣耀》一开篇就是段航拍镜头,万木吐翠的夏、层林尽染的秋、茫茫雪原的冬、遍野新绿的春,森林在镜头前随四季变幻,东北林场的实景拍摄美不胜收。自然美,人更美。三个顾家的“外人”原本各自命运飘零,但因善良的顾长山、那存花夫妇,没有血缘的孩子有了家的守护,冬夜的炉火照见他们血浓于水的亲睦,内心有了可停泊的港湾,漂流的孩子也能遥想未来。

  穿行过40年的列车,《南来北往》里,有为蒙冤丈夫守家10年的妻子,有为远行儿子牵肠挂肚的父亲,有日久生情的爱侣,有古道热肠的四邻……创作者把叙事的线头归拢到家属院,那是人们的家,出走多远,都要回家。也正因为平凡的小人物在这鸡犬相闻的院子里与命运交锋,荧屏前的观众才感同身受,怀想着当今快节奏生活里熟悉又陌生的情——地缘乡情,也就是人情味儿。

  《漫长的季节》《不完美受害人》《问心》都有让人揪心的时刻,却也将观众在喟叹之后引向更深的思索,将沸腾的情绪引入中正平和的善意。人性的深渊、社会的议题、生活的痛楚,都是世间真相,也是中国电视剧常以现实主义之笔深刻洞察人间的创作传统,甚至,越深刻越显厚重。但表现人性复杂不等于湮没人格的光亮,直面社会议题不代表情绪浅表的渲染,书写难题更不等同于苦难的宣扬。于观众,好剧是能长久感知世间温暖与人生真谛的影像志。

  创作的真谛回归,视听的新质生产

  返璞归真、守正创新,成为许多“白玉兰”入围创作者不约而同的取向。

  精品悬疑剧黑马奔袭,形成了这两年长视频平台的独特风光。可偏偏,《漫长的季节》不惮“淡化”悬疑,用反类型、诗意化的表达,细腻描画出一个被困于儿子走后那年秋天的父亲、几个悬置于时间流逝之外的老伙计。剧集电影化也是这几年的创作风潮。短暂的秋天、阳光下金色的苞米地,天格外高和蓝……但在这部剧中,电影感不仅仅渗透在运镜、构图、光影等美学风格,更融入海报、片头、序幕、音乐、叙事、片尾等等一部影视剧面向观众的几乎所有细枝末节里。更关键的,形式就是内容本身,所有的创新手势本质都在参与内容的新解,让观众在长久的沉浸感和震撼力中打个共鸣的响指。

  《问苍茫》用诗词为叙事的进程点睛;《父辈的荣耀》在生态之美中承载了对土地的热望,铺垫了少年人未来返乡的心境;《繁花》与《漫长的季节》将剧本背后的文本之美、文化之美带到大众议题空间;《问心》穿过林林总总的纠结、祈愿,生的欢喜、逝的痛苦,最后落点于生命之美……这些从中国大地原生涌出的故事和人,成就了剧集创作者从一开始就得以摆脱西方类型片“高 概念、强情 节、多反转、快节奏”的桎梏。它们未必严丝合缝于类似大片的定义,也未必让剧中人言必有“网言网语”,但却运用新质的视听,书写了辽阔天地之间的众生相、酒肆饮、马蹄急、意难忘,这何尝不是另一种“中国式大片”?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