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平台用户冲至“天花板” 中国视听产业如何破局

发稿时间:2024-06-28 08:27:00 来源: 文汇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记者 宣晶

  《我的阿勒泰》《繁花》《城中之城》《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南来北往》等精品剧集成为本届上海电视节期间的热议焦点,国产电视剧在文学改编、现实主义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温暖观众心灵的同时,激发向前向上的价值追求。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屏收视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各月活跃率均高于去年同期。与此同时,包括长视频、短视频、直播、音频等在内的网络视听市场规模增长迅猛,2023年超过1.15万亿元,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存续企业共有66万余家。

  新近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使用率98.3%,用户规模转入平稳增长期。在各平台用户几近冲至“天花板”的当下,中国视听产业该如何破局?“内容总体存在高原不高、高峰较少的现象,全球传播的优秀作品还不多,影响力还不大。下一步的增长点与高质量视听内容服务息息相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认为,以“文化+科技”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催生更贴近今日中国百姓生活、贴近当代社会发展特征的精品剧作。

  观照温暖人间烟火,绘就真实时代画卷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联系,为改革开放进程写下生动注脚;《南来北往》伴随着列车轰鸣声呈现一个个酸甜苦辣的故事,以多线交叉叙事刻画人间百态和人情冷暖;《城中之城》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职场剧,与现实“短兵相接”地碰撞出个体的求索与浮沉……今年上半年,多部电视剧单集最高收视率破3,它们拍出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力度、广度,吸引了大批观众追剧。这些剧作将“中国故事”书写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展现普通人为美好生活奋斗的进取精神,形成现实主义的明亮底色。

  “当下,现实主义的叙事表达引领着人们共同的话题、注意力和消费取向。我们注意到,几乎每一个爆点的影视内容都随着传播声量的崛起而牵引着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大批收视表现优秀的影视剧都沿着现实主义的路径展开,优质内容创作对人们的情绪情感形成鲜明引导。”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燕振认为,主流剧作贴合现实层面的“烟火气息”,拓展了贯通历史与当下、融合现实与屏幕、链接个体与时代的创作道路。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和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亦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富矿。近年来,众多优秀影视作品聚焦上海、观照上海:《大江大河》《风吹半夏》将开阔的历史视野与跌宕的个体故事紧密结合,呈现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安家》《平凡的荣耀》描摹行业职场的生存状态,引发都市白领的强烈共鸣;《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以都市生活为蓝本,记录时代变迁中老百姓的情感状态……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影视剧深度开掘都市题材,精准呈现都市生活景观,细腻描摹都市人生存状态,成为了上海城市品格和精神的文化具象。

  今年以来,《繁花》《烟火人家》《城中之城》《承欢记》等8部“沪产剧”在央视黄金档首播,数量创历史新高。本届上海电视节期间,新一批聚焦上海故事、呈现“沪上烟火”的影视剧与观众见面。《蛮好的人生》正在上海紧张拍摄中,镜头对准新时代上海金融保险业,书写新一代保险人的转型与重塑;《宝庆里》讲述旧区改造工程的基层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改善里弄居住环境的故事;《梁陈美景》预计明年开拍,将还原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景物风貌,弄堂里的柴米油盐和人情往来充满浓浓的烟火气……

  影视赋能文旅消费,多模态渗透生活场景

  “点燃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累,激活一个地方的流行时尚风潮,都需要影视来赋能。”崔燕振认为,优秀影视内容正在推动文旅消费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助力实现长久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今年5月,《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热播,呈现缓速的游牧世界图景与松弛的群体精神状态,宛如一股清流滋润着观众的心田。电视剧播出后,《我的阿勒泰》与当地文旅部门合作,带动观众把线上关注转为线下动能。相关数据显示,仅5月13日至19日一周,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105.02万人次,同比增长70.07%;端午期间,同程旅行平台上,阿勒泰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186%。电视剧《繁花》热播后,吸引许多外地游客来上海打卡,大量旅客主动咨询,甚至要求定制游览路线。2024年元旦上海旅游消费同比增长24%,提升旅游经济及衍生产业发展。

  “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亦进行得如火如荼。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今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创作播出100部好剧,推动实体取景地跟随热播剧“出圈”,营造跟着剧集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我的归途有风》播放量达1.9亿,剧中对跷脚牛肉、金钱蛋、灯影锅盔等乐山美食的展示,吸引观众前往当地旅游;《别打扰我种田》取景地为安徽宁国市,引发观众对剧中美景的兴趣,使“宁国市”抖音搜索指数环比提升385%。

  高流量影视IP价值的释放和转化,持续带动了文旅消费升级。《梦华录》让观众对中国古代茶艺产生浓厚兴趣,“茶百戏”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山水间的家》《种地吧》用节目流量反哺镇村发展,带动抖音、快手、京东的农产品销售大幅增长;爱奇艺全感剧场体验将旅游目的地文化与爆款影视IP融合,截至今年6月各地门店接待游客人次超10万……“从情感构筑、思想引领到产业赋能,影视正在多模态渗透生活全场景。”在崔燕振看来,影视产业赋能文旅发展、特色产业输出、主流形象塑造,激发着“从触达到连接,从单向传授到双向互动互构,从线下传播场域到融合传播场域”的转变。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