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来福大酒店》:边缘与弱势 互助与救赎

发稿时间:2024-07-05 07:27: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董铭

  取材于真实原型的现实题材、病友间的互助、浪子回头的踌躇,电影《来福大酒店》中的这些元素让人不禁联想到《我不是药神》。影片中的李清让(黄轩 饰)和马小琳(柳岩 饰)似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高潮动作戏的处理也相当热血,但真正令人感动的,还是贯穿始终的救赎与忏悔,以及那些沉默的边缘弱势人群。

  黄轩还是适合演“好人”

  继《莫斯科行动》后再次挑战“反面角色”的黄轩,这次饰演了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街头混混李三青(本名李清让),一出场就“别有用心”。李三青来到专为重症病人提供住宿的“来福大酒店”打工,故意接近泼辣的酒店女老板马小琳,其目的是让曾经的小弟、如今的涉黑老板王达基(董宝石 饰)拆迁获地。但随着剧情的展开,李三青与马小琳、病友们之间渐生感情,他不忍昧着良心继续为虎作伥,有心改邪归正。但恶人并不肯善罢甘休,曾经的谎言成了矛盾冲突的“定时炸弹”,直到某一刻炸毁了所有的信任感。

  从人物设定和剧情发展来看,李三青这个人物是充满矛盾的。他的本性,在家人、好友和外人面前的不同立面,都需要黄轩去挖掘。这种多面性也反映在表演上。为了贴近角色,可以看出黄轩在努力模仿“社会人”,夹着包、挎着步、叼着烟,追求社会大哥范儿。然而在一些私密场景里,他却暴露出“我本善良”的底色。黄轩出道以来塑造的众多正面形象,一贯内敛、纯厚的定位,都更容易让观众往善良的方向去推测:李三青并不会真的“坏事做尽”。

  这种印象可谓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角色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却让剧情的发展少了些悬念。更何况,编剧还全程为李三青的“人性弧光”寻找理由:他与重病父亲的亲情,他与两个兄弟的义气,以及他对“来福大酒店”的病友们和女老板的同情,都足以推动他选择更具良知的一面。

  叠加了父子情的病友情

  在父子情上,《来福大酒店》花费了非常多的笔墨:李三青面临的,不仅有对儿子失望多年的亲生父亲,还有相当于父亲“平替”的孤寡老病友……李三青给老病友搓澡,老病友给李三青熬芝麻糊。这份温情让作为社会人的“李三青”选择重新回归到延续父亲期许的“李清让”上。

  这种身份和认同感的微妙变化,也为黄轩的表演构建了丰富的层次感,几场哭戏令人对这个孤独的“儿子”多了份同情。他前后两次救赎的努力,都没能真正为两位老人“尽到孝心”——这其实比失去一家酒店更为残酷。

  其实关于李三青、李清让两个名字附带的不同含义,马小琳开场签劳务合同时也曾“无意”中点出。而二人的关系也由此起步,在信任和怀疑间不断跳转,尽管二人颇有“CP感”(网络流行语,是指认为两人很般配的一种感觉,常指男女之间适合建立恋人关系的感觉),但终究没逃过“阴谋暴露”。柳岩的表演看似泼辣,却不乏深情流露,像浓妆变淡妆,透露自己有儿子、“上楼坐坐”等细节,都让人想到她之前那部《受益人》。

  马小琳和李三青的关系越走越近,也代表着两个弱势/边缘人群的“抱团取暖”:一边是癌症患者和家属组成的“病友之家”,另一边是有犯罪前科的刑满释放者。影片进展过半时曾出现了一段阳光的小高潮:劳改三人组和病友们相处融洽,来福大酒店也迅速发展壮大,仿佛真有了“来福(Life)”,像《我不是药神》中一样,把现实中的困境和无助感暂时抛之脑后了。

  太多元素反而冲淡戏份

  不过,与《我不是药神》里“病友即是队友”相比,《来福大酒店》里的角色更为分散;两位劳改队友的表演固然精彩,但客观上会造成“抢戏”,导致观众对病友们的印象不深,缺乏情感投入。而作为一部商业片,《来福大酒店》也无法像一些艺术片和纪录片一样,让观众自己去慢慢体味命运不公的深层原因,而是选择设计了一个更具象化的大反派,让人们对于不幸者的同情有了“发泄”的对象。跨界出演的董宝石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饰演的涉黑老板足够阴狠,与李三青的交锋也不落下风。正是他一步步的布局,一层层的下套,才让马小琳在多重打击下彻底崩溃。这个大反派最后更像是输给了“主角光环”,而拆迁场的缠斗也略带韩式黑色幽默感。不过,如果从悲观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极具舞台感的场景又像是另一个“美好的梦境”。

  亲情、友情、爱情、临终关怀、涉黑阴谋……《来福大酒店》里集合了太多的元素。可正因为主创太“求全”,每条线都想照顾到,反而分散了观众的情绪。看似工整的剧本文字,变成镜头语言后有些流水账,令人感动的泪点都已埋下,但最终没能汇聚成让人“潸然泪下”的大高潮。这是《来福大酒店》不如《我不是药神》之处。

  同样是重症题材,《来福大酒店》也没有做到《送你一朵小红花》那样的煽情。除了孤寡老人,其他病友的戏份还是太少,尤其是影响关键剧情的那对母子,塑造得不够丰满,导致最后的反转显得仓促和突兀。

  当然,这些缺憾并没有冲淡影片中自始至终的人文关怀,无论是旨在改过自新的李三青,还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女老板和病友们,都为弱势群体涂上了一抹坚强的暖色。酒店门口的“都来福”不就是“活着,挺好”的意思嘛。

原标题:《来福大酒店》:边缘与弱势 互助与救赎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