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莹
从2021年7月开始,芒果TV出品的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节目《再见爱人》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三个年头,来到了第四季。节目诞生伊始,在“恋综”大热背景下反其道而行之关注“离婚”议题的《再见爱人》背负着不小的压力,然而四季走下来,节目以可观的制作水准与真实、先锋的思辨气质,为观众提供了检视自我亲密关系的镜像意义。
第四季相较于前三季,婚姻逐步走入“深水区”,由黄圣依与杨子、葛夕与刘爽、麦琳与李行亮所构成的三组典型婚姻嘉宾,其亲密关系超过十年,更长的亲密关系背后关涉育儿、创业、投资等更多的面向。节目对于两性关系的考察落点在于上述方面的具象表达而非大而化之的抽象概念,问题没有被一股脑儿地交由“爱”与“不爱”来解答,而是回到具体事件中,交由观众以“旁观者清”的全知视角,去反观、去探寻。
注重“感觉仿佛”的深层故事
如果说剧本能够提供起承转合的结构框架,那么宣称“无剧本”的《再见爱人》如何完成更动人的故事讲述呢?实际上,节目找到了在结构之外的另一种叙事形式,那就是深层故事。按照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德的说法,“是个‘感觉仿佛’的故事”。表层故事逻辑下,强调的是行为主体或正确或错误的选择;而在深层故事逻辑下,强调基于感受判断做出的选择,这正是二者的不同之处,也是《再见爱人》能够不断激活老牌IP的根本原因。
深层故事将观众带入“小径分岔的花园”,看到了非期然的故事景观。比如《再见爱人4》中,李行亮与麦琳这组人物关系中的深层故事讲述最为有力,“感觉仿佛”的故事完全扭转了事态的常规发展路径,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让二人之间的误解与战斗逐步升级。观众可以看到,表层故事是再简单不过的买咖啡,深层故事却是“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所带来的强势压迫与指令不明导致麦琳感到被忽视、被应付的误解;表层故事是新家装修,深层故事却是李行亮感到背负的养家重压,麦琳在与朋友对比时的心态失衡;表层故事是画像,深层故事却是麦琳自身容貌焦虑所导致的委屈与伴侣完全不懂自己的沮丧……而这正是两性日常交往过程中最惯常出现的状况。把“深层故事”讲好,关注当事人的感觉与体验,展现他们在两性交往过程中扎扎实实的希望、恐惧、焦虑、开心、骄傲、愤怒等情绪,观众自然能够共情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为现实生活中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发脾气、搞冷战的瞬间找到合理的解释出口。
“不完美”或许也是“完美”
《再见爱人4》打破了“综N代”难续前作精彩的魔咒,成为一档全民热议的现象级视听产品。本季节目上线首日,全网热议围绕三组夫妻相处模式,探讨情感、社会、心理等多领域议题,在各大平台引爆了以“再见爱人”为核心的舆论场,“控制欲强的人有3个心理特征”“麦琳,全职妈妈的不配得感”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再见爱人4》的受众黏性极高,平台更是针对节目推出了专门的付费观看礼包。这档节目是如何从窥探明星素人情感裂隙的闹剧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情感大讨论的呢?
《再见爱人4》的综艺叙事充满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激发了民众对于嘉宾情感走向的揣测与期许。如果说,《吐槽大会》等节目是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效果都需要被精准把控的综艺,要准确预料每一个包袱甩出后能引起怎样的反馈,那么《再见爱人》则并不预设观众反馈的走向,但是这并不是说完全不干预,而是节目组会对其中的“参数”进行动态调节。所以我们会看到,节目的录制过程谈不上完美,但是这种不完美恰恰是《再见爱人》“完美”的地方:节目中超市不允许拍摄,节目组就录下了被网民调侃为“熏鸡事变”事发地的同期音频,然而就是这样一段有音无图的处理,让观众窥见了嘉宾“毫无防备”状态下看似更为真实的一面;观众也在指认理想配偶环节看到,李行亮“沉浸旅途”的真诚作答带给麦琳近乎“底线式”的痛苦——哭泣罢录……正是这些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的录制现场,给了观众细节推理、时间推敲、话题锁定的热议空间。或许正是这些“不完美”成就了节目。
故事之外“共在空间”的打造
除却故事中突发状况给观众留下的讨论“气口”,故事之外的“共在空间”也一直是《再见爱人》系列节目所意欲打造的。比如情感观察室嘉宾以亲身在场的方式,对叙事中的夫妻表现做出即时、热辣的点评。
本季节目的观察团由侯佩岑、沈奕斐、黄执中、Papi酱(姜逸磊)、胡彦斌、武艺组成。观察嘉宾的身份、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各异,他们所能洞见的两性关系的面向也有所不同。特别是Papi酱在麦琳问题上,曾以同性情感观照给出与其他嘉宾不同的观察意见:当所有人都觉得麦琳不好沟通时,Papi酱说不是要每周开一个例会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大家都在批评麦琳像个妈,Papi酱说李行亮有一点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可能性;当大家讨伐麦琳的抠门时,Papi酱说你曾经吃过没有钱的苦的话,你可能真的会对这件事有执念……情感观察嘉宾中,不缺跳出来旁观的理智者,缺的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共情人。承认人的多面性,那么即便是最初看似玩世不恭、藐视节目规则的杨子也有他存在的合理性。
在线上,微博等网络平台上不仅以切片内容以短代长,为快节奏生活的上班族提供了切近话题的便利途径,更设置有“再见爱人4微博观察团”,通过话题设置的方式,“翻牌”高质量的观后感在官微呈现,增强了网民的归属感。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自己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再见爱人4》设置了众多恰切的游戏与问题,并不是要三组夫妻通过对方的审视与解读来认识自己,而是通过留影的方式,让他们能够从对他人做出的评判中看到一览无余的自己。线上线下“共在空间”中观察者的审视与讨论亦是如此。《再见爱人》既不是婚姻的保驾护航者,也不是婚姻的破裂拆散者,但却有力回答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