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异常火爆,多部院线大片让市民过足了瘾的同时,影院按摩座椅也引发了不少人吐槽。观影黄金位置被按摩座椅“霸座”,看似老生常谈,却难有改观。有观众建议,应该给按摩座椅增加标识,而且让椅子的按摩垫随时可上翻,这样能满足观影人群的不同需求,也能充分保障观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观影网上购票,选座的时候没有标注哪些座位用的是按摩座椅,这是观众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市民陈先生说,春节期间,他带着孩子去了多家影院,看了多部影片,无一例外,坐的都是按摩座椅。这些座椅需要扫码付费才能启用按摩功能,他和孩子都没有这个需求,整场电影下来,按摩垫就硌在后背上,往后靠时很不舒服。孩子因为身高问题,按摩座椅更显得不友好,“原本用来按摩脖子的触点,全都硌在孩子的后脑勺上。”
还有多位观众提到,“冷不丁”就会自动启动的试用功能,也让人挺无语。试用功能不仅仅是刚坐上去的时候会启动,电影看到一半甚至是整部影片最高潮的时候,试用功能突然启动,往往吓人一跳。
不知情、没有选择权是观众吐槽的核心问题。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建议影院的按摩座椅能增加上翻功能,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记者注意到,在绝大多数影院,所谓的按摩座椅不过是在普通座椅上套了一个按摩垫,如果能够加以改良,让按摩垫可以翻折到座椅靠背后方,用或不用,观众便可以自由选择。
对于影院按摩座椅的评价也并非一边倒,记者探访期间,也有部分观众对于这项服务评价不错。他们说一边看电影一边按摩,可以享受全身心的放松。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晓宇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如果能够做到按摩座椅不使用按摩功能时,坐上去的感觉与普通座椅舒适度无异倒也无妨。但现阶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相当于不额外消费时的观影体验明显要打很大折扣,这样就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如果是后者,电影院就要在消费者订票选位时公开信息,如果不公示按摩座椅,导致消费者盲选到不想消费的按摩座椅位置,则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本报记者 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