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描画了一个上元佳节前热闹非凡又危机四伏的古都长安,近日,上元佳节刚过,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在天桥艺术中心迎来全国首演。这部由四川省歌舞剧院、缪时客音乐剧出品,天桥艺术中心等联合出品的项目,让首都观众梦回长安,也以豪华的阵容和扎实的创作彰显原创力量,为蛇年北京的原创音乐剧市场吹响嘹亮的号角。
与原著小说和同名电视剧一致,《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上元夜即将到来之际,昔日长安不良帅张小敬与靖安司司丞李泌在十二个时辰之内,解救长安城危局的故事。为了讲述故事的需要,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浓缩了原著故事,重新梳理了人物线索,并全新塑造了一个“说书人”的角色。舞台上,“说书人”以一口西安方言上场“报时”,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张小敬、李泌、贺知章、太子、龙波、闻染、檀棋等人各怀心思,辗转腾挪于“一瞬太平”与“一瞬危亡”之间,完成了鼓点密实、险象环生的长安叙事。
《长安十二时辰》的原著小说洋洋洒洒近50万字,音乐剧也十分充实地上演了210分钟(包含中场),长安的望楼、散布的坊市呈现在一方舞台之上。剧中的数十首歌曲也让人记忆深刻。张小敬、李泌等人的重唱《守护》,不仅旋律激荡,更唱出了他们“守护微不足道的人,过习以为常的生活”的热血与初心。张小敬与闻染的二重唱描摹出二人的情感线,也唱出了他们与长安这座城市的纠葛。檀棋为救李泌、张小敬向“地下世界”的首领葛老求助,甘愿放弃生命后演唱的彝族歌曲感人至深。
令人惊喜的是,《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的是唐代的故事,舞美上古意盎然,但在歌舞设置上并不拘泥于古风。全剧音乐时而抒情,时而欢快,既有秦腔,也有说唱。舞蹈也并非一味中国古典舞,而是融合了多种当代元素。返场时,舞台上的全体演员更是集体“蹦迪”,欢乐又魔性的群舞,仿佛把观众带到了上元节热闹的集市,让人忍不住跟着舞动起来。
该剧由冒海飞、徐昊、张泽、于晓璘、蒋倩如、明家歆、桑可舟等多位实力演员出演,法国知名音乐剧演员洛朗?班的加盟,更是为这部原创大戏注入了鲜活浓郁的异域色彩。洛朗·班饰演的葛老本就来自异邦,却成为长安地下世界的掌控者。洛朗·班为首次参与中文音乐剧演出苦练中文,剧中的台词与演唱均用中文完成,完成度让观众感到惊喜。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剧中还埋了不少语言梗,既有外籍演员说中文,也有中国演员出其不意地说一句外语,不仅重现了唐代长安是国际大都市的真实历史,也让现场观众捧腹大笑。
近年来,法语音乐剧在中国大受欢迎,法语音乐剧演员也广受中国观众喜爱。洛朗·班作为他们中的佼佼者,加入中文原创音乐剧的演绎,跨越国别、跨越地域、跨越语言、跨越时空演绎古装角色,彰显着艺术无界,更是多元交融文化对话的写照。从早期中国观众只能出国看音乐剧,到后来外国演员频繁来京演出,再到现在的外籍演员参与创排中文原创剧目,这样的变化足以证明,中国音乐剧市场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中国音乐剧作品的发展也极具潜力。
《长安十二时辰》是北京农历蛇年登台的首部原创大戏,说它是“大戏”,不仅在于210分钟的超大体量,还在于扎实的制作和整体的水平。作为一部原创新剧,《长安十二时辰》有细节需要继续打磨,但它首演上座率高达90%的数字,足以说明该剧的实力。在音乐剧市场越来越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在创作题材越来越丰富的氛围中,原创音乐剧的制作方不断摸索带有中国审美气质的音乐剧创作范式,吸引国际人才,主动搭建文化交流对话的平台,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精品剧目显现出市场吸引力。《长安十二时辰》的首演开了一个好头,今年的原创音乐剧市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