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闪耀的国漫

发稿时间:2025-02-22 08:33:00 来源: 齐鲁晚报 中国青年网

  《哪吒2》火爆银幕,打破了“续作多烂片”的习惯认知,目前已跃居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成为国漫“破圈”之作,《哪吒2》不仅赢得了高票房与好口碑,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

  刘宗智 济南报道     

  票房奇迹

  2月18日晚,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的《哪吒2》累计票房突破123亿元,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成为亚洲历史上首部获得如此成绩的“非好莱坞制作”。据电影《哪吒2》官方消息,《哪吒2》将延长上映至3月30日。正常一部电影的上映周期是30天,但也有部分电影由于票房表现优异,实现现象级破圈,获批“密钥延期”,放宽上映周期,《哪吒2》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截至2月21日,《哪吒2》全球票房127.74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八,市场预测其最终票房会突破150亿元,“密钥延期”无疑为其再次创纪录提供了冲刺条件。如果《哪吒2》的票房超过150亿元,有望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

  《哪吒2》的成功极大振奋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也吹响了“国漫崛起”的冲锋号角。此前,《哪吒2》票房突破100亿时,《秦时明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斗罗大陆2》等多部国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此非终点,而是国产动画黄金时代的启航锚点!”国漫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也感动了许多网友,他们纷纷留言表示“希望国漫不断攀登,再创巅峰”“这一刻自豪感涌上心头,中国动漫越来越好”“吒儿好争气,国漫走向世界”。在中国动画全行业的共同托举之下,《哪吒2》不仅创造了票房奇迹,更描绘出国漫未来的光明前景。

  “神仙打架”

  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初。1922年万氏兄弟首创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被认为是第一部国产动画片。1941年,由万籁鸣等人执导、改编自《西游记》的黑白动画作品《铁扇公主》上映,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片。

  1949年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被认为是动画电影“中国学派”正式兴起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创作者们善于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经典名著进行改编,汲取中国民间艺术与文化底蕴。在当时动画技术尚未成熟的环境下,动画电影创作者们仍拍摄了诸多佳作,如《神笔》《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由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制作,仅绘制原画就花费了近两年时间,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也被公认为是当时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在国内外斩获诸多大奖。影片中的孙悟空造型明显以中国戏曲元素为主,以热烈大胆的红、黄、蓝、绿、白这五种单纯原色赋予孙悟空以鲜明的外形特征。从此,这一形象从《铁扇公主》中细胳膊细腿、动作僵化的小猴子,升级为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

  这一时期诞生的水墨动画,将水墨艺术与动画影片制作巧妙融合,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蕴,同样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它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让齐白石的笔墨在银幕上井然灵动。水墨画那份恬静适意,借动画手法给人以更生动的观感,为世界提供了属于传统又富于创意的中国形象。李可染的水墨画作同样讲究意境,水墨动画电影《牧笛》(1963)陪伴观众游历秀丽的江南山水,感受牧牛娃对水牛的感情和山水生活的惬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再次迎来了兴盛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比如上海美术书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它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代表着当时动画电影界的最高水准。《山水情》让水墨动画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这部影片没有任何对话,在水墨动画手法的加持下,每帧场景都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完美诠释了中国水墨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

  20世纪90年代后,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呈现衰弱的趋势。大批外资动画公司迅速涌入,国内精工细作的动画电影制作模式已明显跟不上步伐。此后的中国动画拒绝了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以来“动画片全龄化”的定位与方向,出现了跟风、模仿的现象,转向低龄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道路。

  上下求索

  1999年,大名鼎鼎的《宝莲灯》上映,这部动画被“90后”奉为童年经典。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用超豪华阵容创作出50个人物形象、1800个镜头、2000个背景以及15万幅动画画面。作为“上美厂”学习国外动画工业的第一作,《宝莲灯》5元一张的电影票卖出了2500万元票房,比同期上映的迪士尼动画《花木兰》足足多了1500万元。《宝莲灯》后,中国动画陷入了长久的沉寂期。在日、美等国动画产业的影响下,中国动画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从早期的“卡通片”、“美术片”、“动画片”等演变为“动漫”,包括了“动画”与“漫画”两部分。

  直到2015年,横空出世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拿下近10亿票房,向市场证明了国漫的巨大潜力,国漫的崛起之路自此开启。作为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具人气的英雄角色,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田晓鹏等新一代动画人手中,通过更贴合当代观众口味的方式“复活”。

  经典小说、经典民间传说是国漫电影最主要的取材来源,前者以《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后者以白蛇传说、哪吒闹海为典型。追光动画的“白蛇”系列与“新封神”系列将赛博朋克与神话元素结合,打造出科技感与奇幻感交融的故事背景,实现了对经典的重构;《小门神》《长安三万里》等作品分别从春节年俗、唐人诗作等中国特有文化遗产中挖掘选题;《深海》的实验风格延续了传统水墨动画的特点,遵循水墨的气韵和流动感,从中能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飘逸效果;《罗小黑战记》《大护法》《风语咒》《大雨》的票房表现虽不够亮眼,但是在内容表达上更加成熟,开拓了国漫从低幼向成人转变的叙事空间;《中国奇谭》则继承了《天书奇谭》的“奇趣”,抓住谈鬼说怪的传统,融汇了民间话本、当代叙事、科幻想象,让观众得到了极大的视觉和文化享受。

  除了从神话传说中汲取养分,国产动画近年来也有不少原创佳作和现实题材的探索。比如《雄狮少年》讲述了一群留守儿童拜师学“舞狮”的现代故事,2024年上映的《雄狮少年2》中,主角又在格斗台上展现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

  前路可期

  国漫崛起的背后,是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数据显示,《哪吒2》集结了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国漫人,其规模与协作深度远超1600人参与的前作,堪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2025年《中国动画产业白皮书》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画制作外包基地之一,在三维动画、视觉特效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从2016年运用流体特效来模拟鱼群游动轨迹、使用粒子特效和光影展现奇幻魔法效果的《大鱼海棠》,到为实现水墨画的流动飘逸而研创“粒子水墨”技术并应用于全片的《深海》,在视觉表现和技术水平方面,中国动画电影一次次突破壁垒、向世界一流水准看齐,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完成了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转身。诸多佳绩也印证了中国本土IP的强大号召力,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站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中国动漫的崛起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成功。此前,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哪吒是一个系列,也可能做其他的,都有可能。在第二部中多出很多角色,还有十二金仙大会,也是从封神榜当中取材而来,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之后如果有《哪吒3》《哪吒4》,这故事观、世界观会越来越庞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续作《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已经确定主要情节,将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封印的故事,与第一部剧情自然衔接。在可预期的未来5年中,《哪吒3》《大圣2》等作品将有望再掀高潮。

原标题:闪耀的国漫
责任编辑:张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