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奏响东方美学新弦音

发稿时间:2025-04-03 09:00: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节目《弦歌不辍》表演现场。

  主办方供图

  新民乐《东方音轨》表演现场。

  主办方供图

  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点之一的先农坛,庄严古朴,恢弘精美,雕梁画栋间彰显着独具韵味的东方之美,流淌着中华文化的绵长回响。

  日前,以“大美东方 文化交响”为主题的“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在先农坛启幕,并在庆成宫举办文化秀首站活动。该项目由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开展沉浸式文化秀、主题文化沙龙、线上全民共创等活动,通过跨界合作与创新表达,展现东方美学魅力,推动东方美学走向世界。

  何谓东方美?是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也是历史之美、传承之美;是“和而不同”的包容之美、“虚室生白”的心境之美,也是“弦歌不辍”的坚守之美、“生生不息”的创造之美……在主办方看来,东方之美,从来不只是凝固的符号;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以当代视角激活文化基因,让传统文化“潮”起来、“用”起来,融入日常生活和城市气质,才能打开更广阔的文化创新空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何以东方美”启幕活动汇聚政府部门、文博机构、学术界、艺术界、企业界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主题文化沙龙上,嘉宾们畅所欲言,共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求东方美如何与时代和合共生。

  “北京中轴线不只是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建筑轴线,更是一条不断传承、发展的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带,是凸显‘东方之美’的标识和纽带。”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说。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高艾以近年来颇为成功的舞台作品《只此青绿》《唯我青白》《天下大足》等为例,表示只有扎根传统、守正创新,才能让文化IP跨越时空,成为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打开了东方之美的全新呈现方式。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会长刘春刚关注到,近年来,“国漫+文旅”因其鲜明的IP形象、定向吸引性、互动体验性和较大的商业化空间而备受关注,他认为北京可以围绕千年古都的文化古建和旅游资源,进行国漫IP化开发,推动以古建筑为内容的文旅商融合新空间的拓展。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谈到该馆推出的“爆款”文创——天宫藻井冰箱贴,表示许多观众持冰箱贴与天宫藻井合影打卡,在仰望千年星空的同时,感受中华美学之韵。

  当晚,以绿瓦红墙的庆成宫为背景,一场呈现东方美学意蕴的沉浸式文化秀上演。

  8名演职人员扮演的琴师、棋士、书法家、画家、诗人等人物角色引导观众入场,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古今交融的东方美学时空。彝族烟盒舞《马缨花》热情欢快,草原音画《戈壁之歌》悠远绵长,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彩之姿;节目《舞武相生》将舞蹈与武术创意融合,影戏新编《嫦娥奔月》将彩绘皮影与现代光影交织变幻,新国风跨界演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歌手与小朋友共唱《弦歌不辍》,诠释中华文化的薪火相承;诗乐节目《何以东方美》中,今人与古人对月吟诵,在诗意中呈现东方之美的一脉相承、汲古开新……新国风舞蹈、非遗小剧场、新民乐、诗乐等节目接连登场,在北京中轴线上奏响东方美学新弦音。

  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寇非表示,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先农坛启动“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并在庆成宫举办文化秀首站活动,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遥远回望,也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据悉,“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将启动系列巡展,持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奏响与时代共振的“文化交响”。

原标题:奏响东方美学新弦音
责任编辑:靖强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