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无处不沉浸 时刻有舞台

发稿时间:2025-04-07 13:25:00 来源: 今晚报 中国青年网

  

  清明假期,超百场舞台演出、几十场沉浸式演艺在津城舞台、地标甚至街角精彩上演。从五大道到金街,从意风区到海河两岸,无处不沉浸的文化表演和满城海棠馨香一起,为数百万市民游客提供文化娱乐选择,和海棠花节一起为天津文旅“上分”。

  场景一:

  三地观众齐聚津城舞台

  “我安排假期里的天津行程,就是主力逛街看花,插空听曲看戏。”来自河北省霸州的孙先生,昨天在中国大戏院相声剧场听完天津市曲艺团的评书《哪吒》,才乘坐高铁尽兴返程。戏迷们在清明假期过足了戏瘾:中华剧院上演的第三届中华戏曲精品展演如火如荼,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双出”展演,名角赵秀君与张克分别演绎骨子老戏,场场爆满;5日、6日的滨湖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公演(天津站),流派纷呈的青春身影也受到追捧,有不少北京和河北戏迷追到天津看戏。

  不少游客表示,在广东会馆看完天津京剧院的演出,连逛戏剧博物馆、鼓楼博物馆,半天行程就能感受天津文化最传统的精华部分,也成为这个假期文旅的新方式。

  茶馆相声是天津的特色,古文化街上的十几个园子从早到晚接待游客打卡、欣赏。儿童剧是假期“例行”的亲子活动,光华剧院、津湾剧场等小剧场演出都成了孩子们的“欢乐海洋”。

  场景二:

  沉浸式演出串珠成链

  假期前夕,一场沉浸式展演和音乐分享活动为梁启超纪念馆重新开放“剪彩”;假期中,纪念馆每晚上演的《少年强》灯光秀不断提升着人气,扮美意风区的春日夜晚;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的“叔同之夜”每晚上演,吸引着前来打卡的年轻观众,其中不乏推着旅行箱的游客,在津城完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快闪”。

  据不完全统计,三天假期中,有几十场沉浸式演出在津城上演:张园沉浸式剧场《宋美龄耳环丢了》假期的门票早早售罄,吉鸿昌旧居上新沉浸式阳台剧《国魂》,浓缩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作为五大道海棠花节的主场,民园广场上演着《津门大饭店》《红楼十二官》等展演,而大铜钱广场的户外话剧《日出》片段,照旧让现场水泄不通。

  在周邓纪念馆,“西花厅遇上海棠花”海棠文化节每天的沉浸展演都极具人气,原创话剧《周恩来回南开》片段将伟人故事与海棠加以情感联结,让沉浸式展演契合节日氛围,满溢家国情感。

  场景三:

  文博场馆博古问今

  这个假期,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等多个文博场馆调整了开放时间,推出最具看点的展览,接待八方游客。天津博物馆的“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世情万象——明清画境中的众生百态”“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天津美术馆的《海底两万里》VR大空间特展、“经纬记忆·毯城相约”展览;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古特提斯洋精灵——贵州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特展等都人气满满。

  本市各文博馆推出的“清明花语:指尖上的春日诗意”“海棠花开,与君共赴一场春日雅集”“寻找北疆的记忆”等充满趣味和文化味的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的参观者共赴春日城市中的文化之约。

  记者 王轶斐 单炜炜

  摄影 记者 姚文生

原标题:津门有戏 满城尽带文化味儿
责任编辑:张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