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埋头苦干》:奋斗者形象串起45年深圳记忆

发稿时间:2025-05-28 07:57:00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继2023年的《敢闯敢试》、2024年的《敢为人先》后,日前深圳推出城市“三部曲”系列最终章《埋头苦干》。这部作品用艺术手法阐释特区精神,体现城市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蕴。

   鲁迅曾写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段话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埋头苦干的人的充分认可。《埋头苦干》跨越历史时空,沿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脉络,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比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等进行生动演绎,挖掘出“埋头苦干”这条深圳崛起的精神动力之源。

   该片分为“埋头”和“苦干”两条线索。“埋头”指认准一条路就坚定不移。一开场,创作者采用立体素描表现技法、“子弹时间”拍摄技术,为历史叙事赋予史诗感,将重要的历史瞬间与后来的特区建设相勾连。如南湖上的红船、泸定桥上的冲锋,这些精彩瞬间以蒙太奇剪辑手法梳理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

   还有诸如抗美援朝战场上长津湖的镜头,以静止的画面刻画出冰雪中坚守战斗岗位的志愿军战士身上蕴含的力量,凝聚了“最可爱的人”的钢铁意志。诸多此类的历史瞬间还有很多,最终归结为蛇口工业区的开山一炮,画面逐步从素描风转向写实风。不管时代怎么变,中国人排除一切杂音干扰,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劲头始终如一。片中着重呈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标语说明,作为改革闯将的深圳经过不断地努力奋斗,才实现了产业升级的逆袭奇迹,获得了今天的历史性成就。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过程中哪怕是“敌军围困万千重”,也要做到“我自岿然不动”的精神意志,既彰显了历史纵深的文化底蕴,又凸显了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品格。

   所谓“苦干”则是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昂扬斗志,在挫折挑战面前始终坚守初心的精神意志。片中,科学家和解放军战士不惧罗布泊的大漠风沙,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造出原子弹。改革开放后,建设者用“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南海之滨筑起一座奇迹之城。这些瞬间提醒我们,共和国的发展史和特区的建设史中从来不缺负重前行的人。该片最后,曾在泸定桥上冲锋陷阵的小战士出现在深圳前海石公园,向着朝阳敬礼。随着镜头拉远,和他同样年纪的中学生,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也在阳光下昂首而立。人群之中,还散布着大量深圳企业标志,这种符号化的表现方式在以往城市题材作品中是较为少见的。深圳企业作为深圳的“土特产”,构筑了深圳“苦干”特质的内核。它们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战略中一棒接着一棒干,克服各种困难,玉汝于成。

   作为深圳城市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埋头苦干》与前两部一样,没有将主题聚焦于对城市景色的介绍、城市名人的罗列,而是注重展示埋头苦干的城市气质。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角不是一个追梦人,而是不同时期的奋斗者,为深圳特区45年的发展史做了历史延伸和逻辑补充,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新时代的新气象。

   (作者:席伟健 邹曙鸿,分别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二十一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奋斗者形象串起45年深圳记忆
责任编辑:张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