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娱乐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城市风华录》:绘就时代风华,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发稿时间:2025-08-06 13:07: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城市风华录》海报

  《城市风华录》海报

  漫步在宁波三江口老外滩,体会当地人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走进长沙铜官老街,打开千年陶都的“时光盲盒”;来到昆明滇池,感受在海埂大坝喂红嘴鸥的惬意……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陆续播出,引发广泛关注。

  当镜头掠过城市上空,观众跟随由总台主持人和嘉宾组成的风华团,深入到杭州、长沙、南京、宁波、洛阳、遂宁、昆明等城市的各个角落,在美食美景中感受每座城市的烟火气息,在历史地标建筑里体味城市的人文内涵和独特魅力,在城市科技产业的发展中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新时代宜居宜业的城市风貌折射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美好风景。

  多视角叙事

  全方位讲述城市风貌

  《城市风华录》的创新之处,在于每期节目选取一座城市,以一个题眼作为切口,通过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等多重面向来深刻阐述这座城市如何运作,居住其间的人有着何种生活习惯。这些不同面向,犹如一面面精密的多棱镜,共同构建起城市的风貌,成为观众关注了解城市生活特色的窗口,也成为观众解读城市发展与治理的钥匙。

  一期不落地看完,最直观的感受是,节目犹如影像版的百科全书一样,以扎实的触感和一手的信息大大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在《城市风华录》中,你可以看到,奋斗在城市里不同职业群体的故事,有夜市摊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景区交警队员、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创始人;还可以看到城市如何为居民分忧,有专门解决年轻父母后顾之忧的托育园、焕新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对市民开放的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可以说,节目不仅仅带着观众感受一座城市的建筑地标、美食特色,更将观众置身于城市发展的多重面向,扑面而来的是人们真实的生活。例如,在宁波篇中,节目以“海”为引,从赓续文化、温暖民生、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等多维度解锁宁波的新面貌,呈现一幅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活力满满的美好画卷。再比如,福州篇中,节目以“福”为题眼,从生态治理的绿色实践、古城肌理的活态保护、两岸交流的深度融合、“海上福州”的蓝色版图等维度,全景式解码福州的城市风华,探索千年福地的福气密码。

  每一座城市,对游客来说是远方,对当地人来说却是身边。一座城市的治理成果如何,往往以当地居民的感受为先。节目用视觉语言生动讲述每座城市为何能够带给当地居民满满的幸福感,寻因溯果,宜居之城的背后是城市治理的巧思。

  透过节目,观众可以理解,宁波可以随时“席地而坐”的现象是技术创新与公众参与协同发展的结果,更是全民开展爱卫运动的硕果;遂宁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何能成为生态保护范本,在于其正在持续进行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建设以及海绵化改造,就连圣莲岛的荷花池,也不仅仅是可观赏的景观,更能净化水质,为海绵城市建设发挥作用。

  以史观今

  勾连起城市历史基因与当代生活

  文化类节目的一大挑战在于,对人们熟悉的热门城市,已经很难拍出新意。在信息海量、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城市似乎已被大众熟知。那么,如何挖掘一座城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做的积极探索,如何破除人们心里固有的城市印象,如何为每座城市增加新的诠释、增添新的魅力?《城市风华录》做了很好的示范案例。节目对古今关系的处理堪称“教科书级”,它拒绝简单的今昔对比,而是提前大量收集亮点信息,溯源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并再次聚焦城市的新时代风貌,深度挖掘当地居民对这片土地浓厚感情的背后中,有哪些历史情感的沉淀,有哪些令人拍手称赞的城市发展之道。

  于是,你可以看到,节目将镜头对准城市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洛阳篇里,跟随节目镜头,你可以见证到洛阳如何将城市文化基因融入创新元素,让历史文化脉络得以更深更广地延续。在洛阳,人人都可以穿上汉服、穿越隋唐、漫步城楼,这不只是参与一场表演,更是在触摸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至此,洛阳这座城市的历史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冰冷文物,而成为了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元素。

  文脉的千年传承是城市的文化基因,节目的挑战之一,在于能否在古今对照中,将城市的历史基因转化为当代语言。

  《城市风华录》不仅细致梳理了每座城市的文化创新实践,还带领观众领略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活力。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长沙铜官窑文化的传承,既离不开技艺精湛的老手艺人的坚守,也离不开年轻一代传承人对传统陶艺的焕新,借助3D打印等技术让游客在私人定制中体验制瓷乐趣;宁波的天一阁古籍保存至今,离不开宁波人的接力传承,古籍修复技艺从明代开始口口相传,如今已形成了古籍修复行业标准,代代接力。

  《城市风华录》借由这些城市的实践证明,传统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保存物质,更在于不断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千百年前的历史与当下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从传承到创新,从文化到产业,既拓宽了文旅消费的新场景,也拓宽了当地居民的就业范围,城市历史和当下生活就此勾连起来。

  探索未来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保持城市的独特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座城都走出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城市风华录》揭示的终极命题,是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城市的独特性、培育起城市的独特气质。

  北宋时期毕昇在此发明活字印刷,而今,杭州这座城市已揽获多项全国新兴产业桂冠,古今科技创新在此无缝衔接;从三千多年前二里头的范铸火种,到中国制造的洛阳基因,洛阳正重塑着“重工业”的标签,用钢铁和数据写下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洛阳答案;昆明斗南花市2024年的鲜切花交易量超过了140亿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200亿元,关联的种植户、商户、物流企业带动全省产业链从业人员超百万人。

  这些城市的实践证明,真正的现代化不是趋同,而是在全球化语境中更清晰地认知自我。节目深刻描摹着每座城市的气质,浓厚的历史底蕴与前沿的科技相融共生。杭州西湖借助数智科技加持,将数据转化为决策力,精准调控交通流量,也促使杭州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的范本。生产超大型挖掘机的中联重科不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引领长沙走向“智能制造之城”。

  在节目里,不同城市的故事最终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让居民在清晨醒来时,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生活在何处,以及这种“何处”所蕴含的独特价值。福州以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建设智慧水城样本,南京培育了低空经济产业集群的大发展,杭州则汇聚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科创企业改变人类生活……中国城市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现代化的多元答案。

  传承历史文脉,绘就时代风华。城市风貌背后,是地区文化积淀与制度实践的体现,是千家万户热气腾腾的日子,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真实写照。在影像背后,传统文化正焕发新的活力,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这正是中国城市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作者:蒲成)

责任编辑:王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