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娱乐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微短剧出海,“长优”才能“长红”

发稿时间:2025-08-23 08:09: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微短剧出海有多火?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超2.7亿人次下载中国短剧AP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产品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估,中国微短剧出海市场潜力总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英国《经济学人》发表文章称,中国微短剧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

  中国微短剧何以让海外受众“刷不停”?

  从体量上看,“短平快”是微短剧最鲜明的特点。明确的主题主线、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单集时长为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的视频中迅速呈现。如此快节奏叙事、高浓度情绪,精准契合了海外受众对碎片化视频的需求,让人直呼“上头”。

  从题材上看,微短剧可谓掌握了通用的“流量密码”。据近期一份基于YouTube平台100个头部短剧频道的研究,海外爆款微短剧普遍具备强冲突开场(3秒内)、专业级镜头语言、饱满的情绪张力、无注水剧情等特点。虽然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审美趣味各有不同,但基于人类共同情感的题材,还是获得了众多拥趸。此外,当前不少制作方将国产微短剧的制作运营模式带到海外,以主动“本地化”的方式,进一步贴近海外受众“口味”。

  微短剧漂洋过海并非“单打独斗”。近年来,中国短视频产业日趋成熟,制作机构、视听平台、相关从业者的快速涌入,极大提升了微短剧的内容生产和制作能力。比如,借助AI技术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深度学习算法及多模态生成能力,国内一些平台和机构快速实现了微短剧的多语言翻译、快速剪辑功能。凭借于此,国内的爆款微短剧可快速通过翻译这一关,在海外平台上架。2024年上线的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就是一部利用多模态技术制作的作品,其借助智谱AI和文心一言等进行文本生成,AI编剧占比达80%,让我们看到微短剧在AI技术浪潮中的“追浪”实力。从剧本架构到场景设置,从前期拍摄到后期译制,在微短剧制作和“走出去”的各个环节,AI技术都大展身手。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微短剧出海在题材设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情感、逆袭等题材依旧“霸榜”,故事雷同、要素堆砌、剧情“雷人”等,已成为微短剧的“短板”。还有一些微短剧存在克隆公众人物的声音面容,以AI合成虚拟情节,甚至生成虚假内容等现象,侵蚀了微短剧行业的健康生态。事实上,“好看”不分长短,任何一种创作形式都要回归生活和艺术本身,才能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实现真诚的艺术表达。

  剧虽短,意可深。随着微短剧涌入全球流媒体市场,中国微短剧出海更肩负着润物无声中向海外受众讲述中国故事的使命。近年来,微短剧融入中华文化已成为创作者的共识。2024年,微短剧《一梦枕星河》登陆新加坡视听平台,获得好评。这部以中国苏扇技艺、古城保护为背景的微短剧,既体现独特的文化韵味,又探讨了文化传承这一世界共同议题。如果说微短剧打开了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故事的一扇窗,中华文化则为微短剧出海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叙事宝库。

  微短剧的未来,既需要“快”,以抢占先机,更需要“慢”,以沉淀价值。对于微短剧创作者来说,在拥抱技术红利、行业风口的同时,还要保持文化自觉,坚持深耕故事,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才能全面应对跨文化、跨市场的挑战,让海外受众“常刷”“常新”,让中国微短剧“长优”“长红”。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责任编辑:张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