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娱乐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以历史视野观照当代话剧

发稿时间:2025-09-29 08:15:00 来源: 文汇报

  杨扬 

  中国国家话剧院在2025国话·上海演出季带来的作品,从戏剧艺术的专业维度来看,具备了值得深入探讨的艺术价值——作品真正在艺术层面触及了具有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的议题,这与那些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的作品,在艺术定位与创作追求上存在本质区别。 

  国家话剧院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理应在这样的艺术高度上,向行业与公众展示21世纪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方向与价值追求,明确话剧艺术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实现突破与前行。若脱离这一核心目标,无论是演员的表演探索、导演的创作实践,还是舞台美术的设计创新,都将失去其应有的艺术意义。 

  在观摩这些作品的过程中,首要思考的并非对某一部作品的具体评价,而是一个更具长远意义的命题:进入21世纪,我们创作的这些话剧作品,以及从事话剧行业的从业者,应当如何推动这一艺术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的话剧前辈们无疑是值得敬仰的——在20世纪初话剧尚未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时期,他们在缺乏参照与经验的情况下,开创性地将话剧这一艺术形式引入中国,并逐步使其本土化,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百年时光已逝,21世纪已过去四分之一,我们能够为话剧史留下哪些具有时代印记的作品?我时常思考:百年之后,当后人回顾当今的话剧发展历程,看到《北京法源寺》这类作品时,会将其创作者与历史上的话剧前辈进行比较,届时对我们这一代从业者的评价将会如何?这一问题,既是对当下话剧创作的鞭策,也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重大考验。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