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娱乐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出海”又“出彩”一曲“红楼”何以唱响欧洲

发稿时间:2025-10-20 14:30:0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越剧《红楼梦》剧照

  “红楼”一梦越万里。当地时间10月10日晚,随着越剧《红楼梦》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剧场落下帷幕,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历时近10天的欧洲文化交流之旅在此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巡演承载东方戏韵,横跨法国、德国、西班牙三国,以一场场优雅婉转的演出在海外持续“圈粉”。

  一场东方美学潮,让世界听见“和美”的声音。“戏曲是一种包容而柔和的艺术,它用美的形式表达善与情。‘美’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可以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谈到此行希望在国际舞台传递的信息,剧团负责人用了两个字:“和美”。

  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专业越剧团体之一。2001年,剧团携《梁祝》首度赴法,以“化蝶”诗意为法兰西观众打开一扇东方浪漫的窗口。时隔20余载再赴法,并首登德国、西班牙舞台,剧团以经典之作再度叩响欧洲艺术之门,先后在法国朗斯卢浮宫剧场、德国纽伦堡名歌手音乐厅和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剧场共演出3场越剧《红楼梦》。

  “让传统戏曲在异国他乡被理解,从来不是易事。”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师、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孟德宏认为,不论是语言、语境还是审美差异,都是横亘在传播者与观众之间的无形屏障。

  作为剧团传承30余载常演常新的“看家戏”,此次出访的《红楼梦》并未照搬全本,而是进行了精心的文化适配。“我们聚焦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线,在原版基础上加以精简。”剧团负责人解释说,“爱情是跨越文化的情感语言,容易引起共鸣。”不管是题材选择的共情力,抑或剧情编排的紧凑性,都能让欧洲观众更好地走进情境之中。

  在格拉纳达的收官演出中,当剧情转至“宝玉哭灵”,演员声泪俱下的演绎,让几位年长的欧洲观众悄悄掏出了纸巾拭泪。

  “保留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非一味迎合西方审美,而是凭借自身的‘柔’与‘韵’,构建出了一种跨文化的审美共鸣。”孟德宏说。

  一次出海新范式,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法国鲁昂城内“梁祝”越音缠绵,德国纽伦堡城堡前穆桂英飒爽亮相,西班牙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观景台上折扇翻飞……如果说剧场里的《红楼梦》是一场沉浸式的东方梦境,那么散落在欧洲城市角落的国风快闪,则将这份雅致融进了街头的生活气息。

  此番快闪活动不仅有经典越剧《穆桂英挂帅》《梁祝·十八相送》等选段,还有融合了流行元素的创新国风越歌《出征》《丹心照》。这些剧节目情节相对紧凑、视觉呈现丰富,易于跨越语言障碍传递情感。快闪队伍所到之处,总能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和游客回首驻足、拍摄记录。

  德国当地市民看完表演后称赞演员唱腔优美、妆造漂亮,并热情追问剧团的下一场演出会在何处。还有不少观众是第一次观赏越剧,好奇询问剧团来自哪里。

  而在西班牙著名学府格拉纳达大学举办的越剧艺术讲座,则让文化交流走向了更深层。讲座上,剧团不仅讲解了戏曲的行当功法,展示了越剧的服饰妆容、身段唱腔,还现场教授简单的水袖动作及生旦身段。

  “她摘了一朵花、闻花,拍蝴蝶……”在互动阶段,一名当地学生精准猜出了青年演员身训展示的状态。这一刻,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跨越了国界,艺术之美成为共通的语言。

  一轮文化的播种,从城市友谊到文化互鉴。

  每一次成功的海外演出,都是一次文化的播种。剧团收到演出邀请之际,正值中国宁波与法国鲁昂建立友好城市35周年,团队决定将城市庆典与文化交流结合起来——既是艺术互鉴,也是一种中法友好的象征。

  剧团抵达法国时,鲁昂宁波友好委员会主席樊尚·勒马尚全程陪同,见证了中法友谊在跨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中不断升温。“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美妙的体验,也是一次了解中国文化的宝贵机会。”

  “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不仅是演出,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林红认为,此行剧团要带着守正创新的勇气与开放包容的诚意,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

  “通过这场演出,我能感受到剧团想要走出国门、文化‘出海’的愿望。”由北京大学外派至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任中方院长的卜珊教授表示,此前在西班牙几乎没有祖国的专业剧团来演出越剧作品,剧团此行是一次非常勇敢的尝试。

  一番“出海”之旅,搭建起一座理解与友谊的桥梁,让世界通过这朵清丽脱俗的“小百花”,窥见中华文化的博大与深邃。

  作者单位:宁波市演艺集团

  (作者:吕佳银)

责任编辑:王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