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微短剧《怒刺》:宏大历史也可轻量化叙事
发稿时间:2025-11-04 09:16:00 来源: 人民日报

微短剧《怒刺》海报。资料图片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艺新作,横屏微短剧《怒刺》近日全网上线,凭借迥异于传统影视剧的故事讲述方式,收获不少网友尤其是年轻人的好评。
该剧以1937年天津沦陷为历史背景,讲述叶清轩、白鸽、丁姗姗等一群青年投身抗战,历经叛徒出卖、亲人反目、队友被捕等生死考验,不断成长和成熟,最终粉碎日寇阴谋的故事。作为一部主旋律微短剧,《怒刺》塑造的主人公并非“高”“大”“全”的完美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迟疑、有缺陷、有转变的普通人形象。
男主角叶清轩表面看是浪荡不羁的风流公子,实际是勇敢抗日、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书生杀手”。他参加抗日活动,开始只是为师傅报仇,参加锄奸团后,也偶尔会在信仰与亲情之间徘徊,直到被民族大义感召激励。从有钱人家衣食不愁的大小姐,到抗日锄奸团里的热血青年,丁姗姗的转变也非凭空顿悟,而是现实生活将其惊醒。家产被日本人侵吞,父亲被日本特务暗杀,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实让她醒悟,最终投身抗日战线。剧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弧线自然,逻辑可信,让观众从角色身上看到家国沦陷后挣扎前行的真实个体。
作品对抗战历史的讲述,选择了以往不太被大家关注的“经济战”角度。片中没有宏大悲壮的战争场面,也没有谍战剧的惊心动魄,而是聚焦当时天津物资短缺、货币贬值、粮食价格起伏过大、抵制日伪政府“联银券”等百姓日常生活,进行微观式描述。这种以小见大的轻量化叙事,让沉重的历史以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生活经验的方式被接受。
在情绪价值成为短剧必备要素的趋势下,《怒刺》在情感设计层面也呼应了“密度高、冲突强、情绪爽”的模式。剧中所构设的叶清轩、白鸽与丁姗姗三人的情感线,成为主题叙事的一个软性支点,使观众在与剧中角色共情的同时,自然地接受了他们所传递出的正向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怒刺》的探索不啻主旋律微短剧的一个实验样本。
(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