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娱乐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探寻网络悬疑剧的类型创新与融合之道

发稿时间:2025-11-07 13:32:0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近年来,网络悬疑剧凭借鲜明的类型标识、深刻的社会现实反思与清晰的时代烙印,愈发获得市场青睐与观众认可。从2014年以《暗黑者》为代表的网络悬疑剧对罪案逻辑的初步探索,到《骨语》系列对科学理性与悬疑探案的叙事结合,再到《悬镜》将社会议题与悬疑罪案深度绑定,其发展节奏尤为迅猛,逐步形成兼具社会问题意识与类型元素杂糅的独特创作趋势。然而,在短剧、微短剧以强节奏、高爽感、低投入等特性收割流量的当下,网络悬疑长剧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如何持续激活长剧的叙事潜力与创作活力?如何突破既有的范式桎梏、持续进行类型范式的创新?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网络悬疑长剧的未来生命力,更需要创作者以实践破局、学术界以理论复盘赋能。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日前举办第62期影视大讲堂,以“探寻网络悬疑剧的类型创新与融合之道”为主题,聚焦从《骨语》到《悬镜》的创作嬗变与类型探索之路,从创作到理论展开深度对话,为推动影视剧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悬疑+”的类型探索与叙事创新

  若要突破网络悬疑长剧的创作困境,“悬疑+”的融合创新无疑是关键突破口。这种复合形态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与类型叠加,而是以悬疑探案为叙事骨架,将社会议题深度嵌入其中,既保留悬疑叙事特有的案件悬念、破译张力与解密迷雾感,又能在此基础上融合其他元素拓展叙事边界,实现跨界融合。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青年报》总编辑毛晓刚认为,提出问题的方式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悬”与“疑”与“+”的融合一定是解决未来悬疑类型创新的核心与关键。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总监孙宏志认为,《悬镜》将玄学、志怪故事和悬疑探案相结合,使得故事具有猎奇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有丰富的生活气息。《悬镜》编剧王滔表示,所谓“悬疑+”,“+”即创新点,从剧作角度就是编剧本人的兴趣点和知识储备,而“+”前面是悬疑,畅谈创新的时候反而要更加坚定地守住悬疑类型本身。《文艺报》编审、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小立强调,“悬疑+”到底“+”什么?太刻意的话会违背艺术规律,失去艺术个性,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个性化,所以一定是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中国评协副主席、《影视独舌》内容总监李星文对《悬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作品开创了新的悬疑剧子类型。

  文化根脉与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

  在网络悬疑剧的“悬疑+”融合创新中,“文化根脉”与“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始终是影视作品文化表达的精神基因,它既为作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厚重感,又与当代社会问题意识深度勾连,从而有效驱动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落地。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表示,影视作品需要锚定文化根脉,让传统活起来,不仅仅是把阴阳五行等传统元素当作符号,而是要转化为叙事的内核,搭建解密体系,有东方美学,有逻辑张力,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悬疑故事里焕发新生。孙宏志强调,悬疑类影视剧的创作一是要深度挖掘真实案件的内核;注重现实主义的深度与广度;二是要扎根文化传统;三是要聚焦奇人奇行,反映出真实的社会发展。《悬镜》美术指导毛怀清以中国文化中的“蝉”做比喻,认为可将精神的复活与道家羽化登仙的概念相结合,建构起传统文化与现代议题深度结合的模型。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高雄杰表示,刑侦剧集如何强化中式美学,这是值得关注的地方。哈哈胶囊影视公司董事长李思言提出,当前剧作需要扎根于真实事件改编,直面校园暴力、家庭关系等现实痛点,在剖析人性时能让观众更加有共鸣,做到真正抵达悬疑,而非悬浮。同时,在做类型化悬疑营造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祭祀、考古、壁画等,要更具有中国韵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表示,怎样能在内因和外因交错之下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悬疑作品,从而在文化强国里有一个非常强烈鲜明的文化标识,这是应该探讨的问题。

  技术、平台与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

  网络悬疑剧的精品化,并非单一维度在制作层面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深度、技术的赋能与平台的担当。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闫少非表示,一个作品从故事开始,写本子、组团队、找投资、拍摄、播出,最终收获市场反馈与观众评论的全产业链流程中,评、创、研、制四方联动至关重要,尤其在当前网络悬疑剧创作数量激增、内容同质化初显的背景下,对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质感的精品创作,呼唤愈发迫切。《光明日报》主任编辑牛梦笛表示,这几部作品从题材驱动到结构转向,让人们看到了精品化创作悬疑剧中有代表性、可以观察和研究的样本。几部作品的成功归结于三点:一是科学实证真实感与人性复杂现实感中的投射,二是在类型稳定中找到形成人物与结构的多维成长方式,三是建立起现实观照、艺术节奏和产业机制的平衡。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骨语2》监制、《悬镜》总制片人方芳表示,基于视频平台用户与观众对剧集真实性的反馈,以及平台多年深耕悬疑题材的行业感知,团队希望通过探索系列化发展,将长剧集的社会影响力与商业价值充分释放,最大化挖掘其核心潜力。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影视艺术总监郭现春指出,以《骨语》系列为代表的悬疑剧,其核心创作优势可凝练为五点:一是创作机制的专业性与真实感,为剧情奠定扎实可信度;二是快节奏、强情节的单元剧叙事模式,适配观众碎片化观看需求;三是鲜明互补的人物群像,成为经久不衰的角色设定;四是深植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内核,在破案主线外传递对人与社会的深层思考;五是良好的观众反响,进一步印证了这些创作策略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契合。

  当“悬疑+”语境下技术不炫技、平台不短视、生态有活力时,网络悬疑剧才能真正摆脱流量依赖,走向质量为王的精品化之路。

  (作者:刘畅)

责任编辑:王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