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娱乐

首页 >> 娱乐资讯 >> 正文

纪录片《定窑瓷话》:用影像展开这瓶定瓷繁花

发稿时间:2025-11-14 08:22:00 来源: 中国艺术报

  近日,纪录片《定窑瓷话》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呈现数代定瓷匠人在泥与火之间找到“心之所定”、复兴定窑白瓷的历程,传承千年窑火,一展定瓷之美。纪录片开篇,北宋定窑孩儿枕的交叉剪辑画面让观众近距离观摩九大“镇国之宝”里的瓷器代表,感受“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定瓷之美。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官窑名瓷,其中唯一烧制白瓷的定窑,历经唐、五代、宋、金、元,在近千年的生产史中,以淡雅釉色、丰富纹饰和简约典雅造型,创下长达500年的贡御史。《定窑瓷话》,思接千载,古意盈怀。

  白瓷如玉,釉色如意。在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中,定瓷以独有的素白温润与深藏的精微美妙而别开生面,“类银类雪”。《定窑瓷话》盛赞这一艺术品集大美于白、展古韵以简,“远观纯白一色,近看缤纷万千”。定瓷素胎凝脂,釉色乳白柔和,关键在于配方,筛土有如筛雪,见于《寻找定窑》《如琢如磨》两集。

  纹饰如花,精细琢泥。定窑白瓷不仅有釉质之美,还以纹饰见长。因普遍使用优雅的花纹进行装饰,宋朝即有雅称“定州花瓷”。施于素白胎体的刻花、划花、印花装饰,可谓一绝,苏轼《试院煎茶》诗曰“定州花瓷琢红玉”。第2集《如琢如磨》形容定瓷的剔花工艺如工笔画,刻花则是酣畅淋漓的大写意。镜头展现了动物纹中象征神圣图腾的龙纹和日常生活中的缠枝植物纹,不用青釉渲染,不靠彩绘雕饰,仅以纯净的白与灵动的刻花,飘逸如游龙、高洁若白莲,纹饰简淡疏阔,刀法行云流水,满目繁花似雪,呈现“白中求美、简中见繁”的工艺智慧,也是宋代“尚意”美学与淡美简约文化的重要载体。

  窑火如星,烧成有期。瓷器是泥土与火焰交织共舞的结晶,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在纸上起步,在泥上起舞,第3集《窑火千年》里,定瓷这朵尘封的艺术奇葩在1200℃至1300℃的高温窑火中涅槃。从泥料调配、坯体拉制到古法煤烧试验,手就青泥,心向白云,烧成是定窑白瓷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熊熊窑火,燃烧泥土,也燃烧生命;锻造白瓷,也锻造灵魂。心定,器成。匠人用手的力量、心的温度,养成民族的性格和审美。

  匠人匠心,淬炼成器。《定窑瓷话》以定瓷匠人的故事为重要切口,深入呈现定瓷从历史辉煌迈向当代复兴并焕发创新活力的千载历程。定窑曾是唐、宋、元时期文人记载最多、贡御时间最长的窑口,却一度熄火,失传于元。定窑断烧以来,考古学家与陶瓷工匠设法发现窑址、梳理“家谱”、复原工艺,揭示出定窑的地理坐标与历史风貌。当代定瓷的复烧始于20世纪70年代。和焕、陈文增、蔺占献被誉为“定瓷三杰”,寻找泥料、调配釉水、试验烧成,以刀为笔、以瓷为纸、以窑为模,艰难求索复原失传800年的定窑工艺。老一辈匠人“倾家荡产也要烧成定瓷”,王淑昌为了调试配方遍尝百土,陈伟为复现一抹古釉而连夜守窑。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造物之道,器物之美,匠心独运。定瓷的千年不朽,来自无数双手在时光长河里的接力托举。该片精心将古代技艺转化为有血有汗、有成功有失败的当代故事。第4集《新星之火》,师承“定瓷三杰”的庞永辉、苏星星,师承庞永辉的谷金康,还有郭少雄等年轻匠人,师古不泥,寓古于新。新一代匠人既学习古老而经典的技艺,又引入数字建模、3D打印、概念性组合等,构建当代定瓷的表达方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活力,让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定”力十足,“瓷”之以恒。“定窑”之称源于北宋,因窑址所在地河北省曲阳县宋属定州而得名,生产的定瓷誉满天下。曲阳在公元前221年设县。这一文化大县拥有中国雕刻之乡、古北岳文化之源、定瓷艺术发祥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观赏石之乡五大文化名片,定瓷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如今曲阳岗北村几乎家家做瓷,产业生态呼应千百年前窑火通明、人声鼎沸的制瓷盛况。这些扎根地方的文化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探索中,体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深层变革,并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暨清影工作室的创作团队扎根曲阳多年,让叙事从田野中自然生长,全片展现了考古发掘、技艺复原、匠人访谈与当代实践。青年导演付曼菲表示:“我们拍摄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拍’,而是在‘住’。住在村里,看师傅们怎么生火、怎么对着一窑失败的瓷器叹气。当花了足够长的时间和他们一起生活,镜头前的东西就会自己‘长’出来。”清影工作室纪录片视觉语法的构建,既有《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守敦煌日月长》《风起前的蒲公英》等作品一以贯之的人类学视角和扎实的社会学路径,更与千年定瓷肌理一致,展现创作扎实的刀工与精到的火候,在匠人的日常劳作中自然浮现出定瓷乃至东方美学“日用而不觉”的核心智慧,让这部影像在保持艺术美感的同时兼顾生活温度、学术深度与历史厚度。

  该片善于利用光线、影调和构图来展现含蓄、内敛、高雅的宋瓷美学风格与中华民族性格。大量运用微距镜头和特写镜头,以高清影像展现定瓷釉色、质感、花纹等细节,捕捉刻刀划过泥坯的瞬间、匠人凝视窑火的眼神等,呼应中国美学的古雅、“虚静”传统。

  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定瓷均被作为东方艺术珍品收藏。从博物馆的展柜飞向寻常百姓家,开枝散叶,远渡重洋。定瓷正从考古对象转为文明对话的参与者,成为国际传播中“美美与共”的灵动范本。

  作者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何美。本文系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部级艺术学项目“智能传播赋能下中国纪录片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