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生长”在山水之间!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闭幕
发稿时间:2025-11-19 13:19:00 来源: 羊城晚报 羊城派
2025年11月7日至16日,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以“戏剧+自然+文旅+学术”多元融合为特色,吸引中外戏剧人相约来到凉山,共赴冬日暖阳下的戏剧盛会。
七年里,大凉山戏剧节从青涩到成熟,从借助戏剧节来“睁眼看世界”到“让世界看见凉山”,总有新的开始、新的延续、新的惊喜,让更多戏剧人和游客在这里体验“诗与远方”。

国际影响力在拓展:多元国际交流丰富戏剧节内涵
11月7日,由格鲁吉亚42号剧场工作室出品,导演莱文·祖拉泽执导的舞台力作《狂人日记》在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首演。这部戏剧将果戈里笔下的文学世界以极具冲击力的舞台形式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文化与时代的艺术盛宴。观众评价道,“在大凉山戏剧节能够看到这样的作品,体现了戏剧节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宗旨。”
地处西南,大凉山戏剧节如何吸引国际关注?如何把一个地方性节庆办成为国际性盛会?大凉山戏剧节自创办以来,一直对标国际戏剧节,用戏剧连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

大凉山戏剧节的选剧标准,始终围绕“打动当下”展开。戏剧节主办方透露,经过几年的发展,每年都有国外剧院向大凉山戏剧节主动提出合作意愿。“哪怕一句都不懂,能被作品的感染力看哭,就是成功的引入。”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之一李亭说。

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15部邀请剧目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戏剧体验。时长60分钟的彝文化风情实景剧《阿惹妞》,带观众穿越彝族的灵魂深处,亲身体验彝族最独特魅力的风土人情;法国当代小丑独角戏《美丽床单》在不断转化与蜕变中,遇见持续生长的自我。《命定·乌龙院》既坚守了京剧的传统根基,又以大胆的创新回应着当代审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戏剧作品,在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相互“遇见”“碰撞”“交流”“影响”,展示了全球戏剧的多样魅力。

开放对话在进行,在交流中促进戏剧发展
大凉山戏剧节搭建起一座跨越文化、连接心灵的桥梁。11月8日,大凉山戏剧节国际对话与“天府文旅大讲堂(第44期)暨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主题讲座同步开讲,吸引了中国、法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的知名戏剧人,围绕 “戏剧在场还是在线”这一核心议题研讨思辨,中外戏剧人对在数字科技影响下,戏剧人如何坚守戏剧的初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今年,大凉山戏剧节还首次推出“破与立——青年戏剧人对话”,邀请中外戏剧人和40位40岁以下优秀编剧、导演及独立剧团负责人,围绕“戏剧人的生存、生态与生机”展开思辨,共同探讨中国戏剧的未来。
本届戏剧节上,凉山文旅集团与爱尔兰盼盼剧院联合出品的《希腊喜剧》亮相,导演加文·奎因带领中国与爱尔兰艺术家共同创排,将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多部古典喜剧经典进行现代化转译。这部将于2026年开启国际商演的作品,标志着大凉山戏剧节从“节目引进”升级到“联合创造”再到“国际输出”的跨越式发展。本届戏剧节迎来俄罗斯代表团的正式到访,成员包括莫斯科市政府文化局、莫斯科普希金戏剧剧院等6家权威机构的高级别代表,这标志着国际戏剧界对大凉山戏剧节品牌认可度显著提升,进一步强化了戏剧节的国际影响力。

青年影响力在提升:全周期戏剧教育吸引青年参与
“希望大凉山戏剧节一直办下去,希望10年、20年后能再来凉山看戏剧。”青年戏剧导演胡翰驰第四次来到大凉山戏剧节,今年,他带来45人的演出团队。“大凉山戏剧节让我们开阔了很多眼界,也给了我们很多信心,这是大凉山戏剧节给我们青年戏剧人的很大帮助。”
大凉山戏剧节为青年戏剧人构建了从“戏剧孵化——戏剧展演——学术研讨——戏剧教育”的全链条国际交流体系。
每年,大凉山戏剧节演出很多部青年戏剧人的作品,哪怕有的作品稍显稚嫩,大凉山戏剧节都会因为创作者对戏剧的真挚而选用。
今年,大凉山戏剧节举办的爱美戏剧营,组织营员亲身体验当代希腊著名戏剧大师提奥多罗斯·特尔佐布罗斯创立的特佐布罗斯训练法,共同创作和排练《我·美狄亚》,登上大凉山戏剧节木空间谷剧场舞台;优秀营员还将优先受邀参加2026年希腊爱美戏剧营演出团,前往希腊演出、交流和旅游……
大凉山戏剧节构建的“戏剧研讨——戏剧授课——戏剧实践”的全周期戏剧教育体系,为青年戏剧人提供了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机会。

“中外戏剧家教授的不同戏剧理论和实践,让我收获颇多。”11月7日-11月13日,连续7天6晚,青年戏剧人赵莹第二次参加大凉山戏剧节戏剧大师课培训。
去年,赵莹带着作品参加大凉山戏剧节,听闻有戏剧大师课,便报名参加了。今年,她获知大凉山戏剧节戏剧大师课的信息后,又报名参加。在中外戏剧导师兼容并包的教学中,赵莹学会了如何相信自己。去年,让她难忘的是,芬兰舞蹈家、演员、导演萨穆利·诺德伯格,让她知道了如何打开自己的身体。今年,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教授玛丽娜·巴黎索弗娜教会她如何戴着面具表演,感受人物的内心。“我希望大凉山戏剧节有更多链接,为青年戏剧人创设更多交流成长的平台。”
戏剧旅游影响力在延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晒着太阳看大戏。大凉山戏剧节和山水连在一起,全时全业态戏剧旅游的沉浸式体验场景,为中外游客和戏剧人提供了一场贯穿视、听、闻、味、触的全感官艺术漂流。
张馨是凉山文旅集团参与戏剧嘉年华管理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她负责的木空间戏剧嘉年华,每天从中午1:0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00,巡游节目覆盖全龄段,小朋友、年轻人再到年纪大一些的人都能参与,每天可以吸引几千人次参与体验。

今年,大凉山戏剧节,木空间邀请了专业巡游剧团参加活动,邀请肢体剧、舞蹈剧剧团演员做戏剧路演;戏剧集市门头设计为戏曲表演的精致头冠,每天售卖大凉山的特产、手工艺品;听涛谷的西餐厅里准备了戏剧套餐;酒店里,客人可以自己手工DIY京剧头冠;“空间的剧透”——大凉山戏剧节舞台艺术邀请展,让中外观众体验舞台艺术之美……
作为戏剧节火空间的西昌火把广场以“火”为媒,开展了融合戏剧、民俗、美食与视觉艺术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天天火把节,夜夜有惊喜,火把广场阿惹妞民俗村寨达体舞广场变身欢乐的民俗体验现场;在中心广场,每天上演精彩绝伦的火立方与火壶特技表演,吸引观众阵阵喝彩;策划“非遗玩家·我的戏剧剧场”产品,让学生零距离观看戏剧表演,深入体验彝族文化;结合“戏剧+民俗+美食”主题,推出集视听享受、地道美食于一体的“千人坝坝宴”,吸引千余人参与,赢得一致好评……

今年,大凉山戏剧节创新性探索“戏剧+自然+旅游+社区”的新模式,构建一个全域的戏剧旅游空间,推出了自然戏剧研学社、凉山同行者计划、爱美戏剧营等活动。这些活动以“万物皆为角色,风景自有剧本”为主题,让游客在山川湖海中,读懂凉山的辽阔;在古村古城里,触摸凉山的厚重;在戏剧故事里,重拾生活的诗意与热爱。在这一场关于文旅融合体验场景的深度重构里,“艺术赋能商业、文化反哺凉山”的创新生态把戏剧节的流量变为凉山旅游的增量。
文丨记者 艾修煜
图丨大凉山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