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娱乐24小时 >>  正文

从“无线训练”到“无限超越”

发稿时间:2023-01-03 10:53:00 来源: 咸宁日报 中国青年网

  新的一年已经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都点缀着喜庆的新年装扮,俊男靓女们也在街头簇拥庆祝,祈福新年。虽然很多人在与新冠病毒的搏击中迎接新的一年,但疫情终将过去,明天必将更好,我们也将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

  不断超越的,除了人生外,还有一档综艺节目。这段时间以来,网络上除了此起彼伏、不断出现的疫情话题外,还有一档综艺节目霸榜热搜,它就是由浙江卫视、优酷出品,TVB联合出品的演员专业艺训励志真人秀《无限超越班》。

  上个世纪90年代,港风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而构筑、交织起这美好回忆的正是一部部经典港片。提到港片,就不得不提演艺界的黄埔军校“无线训练班”,这个由TVB开办的艺人培训班,“孵化”出了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刘青云等一众叱咤风云的影视巨星。

  《无限超越班》正是一档致敬“无线训练班”的正能量综艺节目。那么,为什么这档节目会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诚然,节目的火爆离不开明星艺人的流量加持。打开弹幕和评论区,当红小生、时代少年团刘耀文的粉丝身影无处不在;薛凯琪、李一桐、周洁琼等人气女星的打CALL声也此起彼伏。

  同时,成龙、尔冬升、惠英红、吴镇宇、佘诗曼、邓萃雯等老牌港星、知名导演金句迭出、话题不断,同样点燃了节目热度。

  的确,节目火爆离不开上述两个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节目自身的文化内涵、价值寓意也暗藏了流量密码和出圈逻辑。

  “当年无线训练班是要坐班打卡的,特别是对于初入职场的小年轻,要求是极其严格的!”节目监制尔冬升在节目中说。

  很多人或许认为,艺人不像普通上班族、打工人,需要每天打卡,可以过自由潇洒的生活,随意地出入片场。然而节目监制尔冬升坦言,无论是刘德华、张学友,还是郭富城、黎明,当年在训练班中都要严格遵守职场纪律。到了片场后,自觉试镜、揣摩角色、进入状态。

  节目导师、知名演员惠英红甚至表示,“时间就是生命,自己几十年的演艺生涯几乎没有迟到过”。对待工作,要有极致的敬业精神;对待演艺,要有痴狂的匠人态度。唯有如此,演员才能被同事认可,被观众认可,被市场认可,才能在片场中拥有一张贴着自己名字的凳子。

  成龙在节目中回忆,当年自己在拍《警察故事》《尖峰时刻》等系列动作片时,为了呈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自己几乎不用替身,一遍一遍地去翻墙、滚地、爬楼。“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成龙坦言。

  当下,职场中确实有很多选择躺平的年轻人,他们躺平不是因为不想“卷”,而是认为当下实在太“难”,未来无望。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不容易,30年前,如果这些初入片场的靓仔靓女们不努力拼搏,哪会有若干年后的天王天后们?

  这种对待事业的认真态度,难道不值得当下职场中的年轻人学习吗?

  《无限超越班》不仅激发了年轻人拼搏奋斗的火热状态,更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创新的反思和审视。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60至90年代,凭借金融业、服务业,香港经济飞速崛起,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与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并称为“亚洲四小龙”。蓬勃的经济催生了繁荣的文化,彼时TVB的文创“元宇宙”也得以一飞冲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区政府携天量外汇资金进入股市和期市,与以金融大鳄索罗斯为代表得国际炒家正面对抗。

  得益于中国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撑,背靠内地广阔市场的香港不仅逃过一劫,还凭借内地资金、技术的赋能,逆风破局,一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然而,固守金融、地产传统行业,没能与内地同步、抓住互联网等产业风口等一直是香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挺好,股价也不错,但内部已经老化了、衰退了,只顾眼前、不顾未来,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去抢占传媒业发展的先机”。TVB的大股东,华人文化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黎瑞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输就输在守成心态。黎瑞刚认为,TVB的没落,也有管理层缺乏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另一层原因。

  以TVB内部财务管理流程为例,开发票还遵循着传统的“三联单”。“一张单据,底下垫着两张蓝色油印纸,在正本单据上写字,蓝印纸就可以复印到下面的两张副本单据上,一张给制作部,一张给艺员部,一张给人力资源部,各自回去登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内地许多制作公司几乎所有业务流程,实现了从纸质化到数智化的转变。

  从《声生不息》到“姐姐、哥哥”系列综艺节目,曾经风光无限的港星们,还是兢兢业业,活跃在内地的各大综艺节目。然而令人唏嘘的是,香港的演艺圈似乎很难再能找到十分亮眼的新生代艺人。

  前车之鉴,值得警醒。在如今的中国内地综艺市场,创新成为首要目标。当下的综N代节目缺乏震撼人心、引发思考的元素和场景,也缺少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和新意。

  当年如日中天的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在短时间内消失不见,甚至遭人遗忘。根本的原因在于思维固化,缺少创新,认为成功是可以延续的。而不断创新的乔布斯,马斯克,则用一款可触屏的苹果手机,用一枚可回收的商用火箭,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开创了崭新的时代。

  要成为荧屏中的“常青树”,“综N代”节目必须要不断求新、求变、持续输出,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内观众喜好的原创节目模式。这考验的不只是主创的创新力,更是一份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

  有人说,《无限超越班》也是综N代,就是一部香港版的《我就是演员》,贩卖的主要是情怀。从节目表现形式来看,确实比较相似,看着这么多熟悉的老戏骨面孔,一部部经典电视剧场景,让人难以不触景生情。然而,正是这么多五、六十岁还尽情投入、忘情表演的香港老戏骨们身上散发出的“青春”力量、创意想法,反过来才更加能够激励人们去创新、去重塑。

  正如同《无限超越班》的节目名称所寓意的:当下的年轻演员要通过自己不断的拼搏努力,不断超越老一辈资深演员;TVB也要从港岛电视台转变为全球优质内容的供应商,从只与内地合作贡献怀旧港味的“老师傅”,变为与内地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的“奋进者”。

  中国内地省级广电媒体更要与时俱进、拥抱变革、寻求创新,不断迭代节目生产模式,不断创制出更多的直抵人心,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质综艺节目,实现价值底色与文化自信的双重抵达,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原标题:从“无线训练”到“无限超越”
责任编辑:zer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