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鲁豫印象的转变,竟然是发生在脱口秀节目中。很多观众表示,通过《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开始get到鲁豫的才华和情商了。在节目中坐镇领笑员一职,相比于作为主持人的褒贬不一,鲁豫这回收获了众口一词的好评:“这次嘉宾请对了!”
节目中,观众发现鲁豫不仅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主持人,也能在节目里大方进行自我调侃,玩起“真的吗?我不信”的黑梗,回应“一天只吃3粒米”的传闻。她也能输出金句观点,“女生或者所有的人,可以按心情去生长,不用按尺寸去生长。”
更重要的是,鲁豫对于脱口秀如数家珍:熟知美国脱口秀界元老级人物乔治 卡林,对节目中每一个选手的特点和过往也都了如指掌。她能够从主题、文本、表演等方面出发,给予选手一针见血的点评,条理清晰,表达精准,思维缜密,让观众茅塞顿开,确实是行家。观众说,“鲁豫是懂脱口秀的。”节目选手张骏也感慨:“鲁豫老师的点评精准到可以帮我改稿。”
近几年,鲁豫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开通新媒体账号“陈鲁豫的电影沙发”,她开始制作短视频节目《陈鲁豫讲电影》,并且继续老本行,对话何猷君、范志毅、周鸿祎等名人大咖。
鲁豫还开通了一档访谈播客节目《岩中花述》,采访演员马伊琍、辩手詹青云、作家七堇年、译者何雨珈等女性嘉宾,好多期节目都被播客爱好者奉为“封神”级别。在《岩中花述》里,鲁豫不仅有着她作为主持人的专业性,更展现了其辽阔的视角、渊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她与嘉宾的对话温和平静、娓娓道来,不但从工作聊到生活,关于电影、文学、哲学更是无所不谈。网友感叹鲁豫的阅读量和阅片量,更羡慕她们的聊天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触碰,听完了像是一次“精神充电”。
鲁豫说,一朵花在并非最佳的环境中依然要生存下来,要拥有突破岩石桎梏、破土而出的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每一个女性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具备的生存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说,鲁豫正如同她的播客节目名字《岩中花述》一样,以女性特有的坚韧、温柔和智慧一直生长着。
在造梗文化横行的那几年,鲁豫曾一度被席卷进娱乐狂欢的中心。“真的吗?我不信”“你爸打过你吗?”“慢慢就好了”“我也是这样”……网友总结出了《鲁豫有约》中的高频句式,称之“废话文学”。甚至是她那十年如一日的大头娃娃发型和棒棒糖般的身材,也都成为了槽点。
对于这些,鲁豫从未公开辩解回应过。只是最近当鲁豫参加聊天节目《圆桌派》时,窦文涛为自己这位多年好友撑腰道,“不管别人怎么说,鲁豫是我见过的所有人里面最聪明的之一了。”
鲁豫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她当年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央视成为《艺苑风景线》主持人。她一改当年“木偶式”的主持风格,以松弛自然、清新亲切的新姿态受到观众喜爱。
后来,鲁豫前往凤凰卫视担任主持人,开创了“说新闻”的先例,并与窦文涛、许戈辉搭档主持了众多重大新闻节目。三人被称为凤凰卫视的金童玉女,窦文涛形容他们是“小三口”。
但鲁豫志不在新闻播报。2002年,《鲁豫有约》正式开播,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奥普拉秀》。这档节目一直延续20多年,采访了上万名嘉宾。时至今日,《鲁豫有约》仍是考古名人的大型素材库。
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采访素材中,个别的节目切片被放大加工,网友进行了别样解读。如鲁豫在采访留守儿童时,她想要用孩童的逻辑和语气慢慢引导孩子亲口说出吃不起肉的事实,却被断章取义为“何不食肉糜”。鲁豫采访时的“冥”场面被剪成鬼畜视频,令其置身于群嘲的风暴中心,“尬聊”“情商低”“能力不足”……她在网络空间一度被认为是国内最糟糕的主持人之一。
也有观众进行反驳,他们搬出来鲁豫连线采访美国主持人奥普拉的视频。面对奥普拉的步步刁难,鲁豫从笑语盈盈变成机锋相对,她的机敏应对没有一丝卡顿,连贯有力地把对方丢过来的刁钻问题全都接起来打了回去。“如果看到过鲁豫和奥普拉连线的那段视频,就知道她绝不是一个只会说‘真的吗?我不信’的人。”
随着脱口秀节目和播客节目让鲁豫的风评好转,网友们再去回看《鲁豫有约》,那些看起“傻缺”和“车轱辘话”的聊天,好像有了表层之下的意味。从“中国最糟糕的主持人”,鲁豫又成了“中国被误会最深的主持人”。
面对采访嘉宾,鲁豫选择收起自己的锋芒。她不似有些主持人的犀利逼问,将嘉宾怼到哑口无言或者当场黑脸,在谈话绝境中丢盔弃甲才能露出真实一面。鲁豫采取的策略是首先当好一个倾听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有时还要经常会“装傻”。她总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嘉宾,让受访者卸下心防,使得嘉宾能够在节目中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如此才能抵达“掏心窝子”的时刻,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嘉宾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被采访时,夸赞鲁豫这些年“藏”得很成功,“你把嘉宾烘托出来,你自己隐身了。”鲁豫说,这是他们上大学时学新闻的要求。她把自己的职业视为服务行业,“老师告诉我们,你们要报道新闻,而不是成为新闻。”访谈对象才是高光人物,而她,则是打光的那个人。
(大众新闻 齐鲁壹点记者 刘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