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转型升级,虚拟现实成新的电影类型

发稿时间:2025-03-26 13:15:00 来源: 天津日报 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 钢

  日前,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并明确其定义、制作流程、放映规范及扶持政策。此举被业内视为中国电影产业拥抱技术革命的关键一步,积极促进虚拟现实技术与电影的深度融合,旨在颠覆传统观影模式,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从“身份”到“标准”全面规范

  虚拟现实技术自2010年进入电影领域,早期以短片、实验性作品为主,但受限于设备普及度低、制作成本高、内容交互性弱,始终未形成规模。近年来,随着中国虚拟现实技术硬件产业链逐渐成熟以及AI(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虚拟场景生成效率,为虚拟现实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对于此前虚拟现实电影的“身份模糊”与“标准缺失”,电影局明确了其身份:虚拟现实电影需满足三个条件:运用VR、AR、M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制作;通过头戴设备等终端观看;在电影院等固定场所公开放映。

  与传统电影相同,虚拟现实电影需将剧本梗概提交国家电影局备案,成片需通过审查并取得公映许可证。此举既保障内容安全,也简化审批流程,避免地方标准不一导致的效率问题。此前,出现在院线电影片头的“龙标”标注有“电审故(故事片)字”“电审纪(纪录片)字”等公映许可证号码,随着虚拟现实电影的加入,此类电影将标注“电审虚(虚拟现实)字”号码。

  目前,上海、北京、成都、无锡等地已建有虚拟制片影棚及虚拟现实电影实验放映厅,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曾专门设立未来影院单元,并引入26部来自国内外的虚拟现实电影展映。根据国家电影局公示信息显示,河南广电出品的《唐宫夜宴》和《隐秘的秦陵》拿到了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的第001、002号“龙标”,无论是华丽的唐代盛会,还是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都被制作团队精心还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核心优势是“空间叙事”

  虚拟现实电影不再是单向的“银幕故事”,其核心优势是“空间叙事”,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中自由探索。例如,科幻片中观众可以穿梭于飞船的每个舱室,战争片中感受战场硝烟等。技术标准的完善,将让这种体验更为流畅、舒适。内容方面,业内正在探索分级交互模式:轻度交互(如视角切换)适合剧情片,重度交互(如角色对话选择)适用于游戏化电影。传统电影中导演的职位将变为“交互导演”,专门设计叙事分支与观众互动的关系。

  此外,虚拟现实电影将加大传统影院的转型与产业链重构。传统影厅可改造为“VR影厅集群”,提供多样化体验;虚拟制片技术将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参与;与游戏、文旅行业联动,可加速跨界融合。

  在时代发展和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电影必须主动求变。虚拟现实电影的到来是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将重塑电影市场竞争格局,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去探索更为精彩的世界。(张钢)

原标题:虚拟现实成电影新类型
责任编辑:王目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