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娱乐资讯 >>  正文

让白玉兰奖“一尘不染闪闪发光”

发稿时间:2024-06-26 09:17:00 来源: 文汇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记者 卫中

  “我会尽力做到让白玉兰奖一尘不染、闪闪发光。”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阎建钢在回答观众提问时如是说。他表示,此次参赛的高质量作品密集程度高,入围的作品都有资格获奖。

  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能够给予观众精神层面的滋养。业界源源不断产出高品质的作品,浇灌“白玉兰”持续芬芳馥郁。前天,在“白玉兰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大师班”上,阎建钢分享了自己多年创作心得,尤其针对业界说了很多年的“真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专业能力,是导演说真诚二字的底气。”

  “一切历史正剧都是当代剧”

  如何把握不同类型题材的创作,其中有何规律性可言?阎建钢道出自己心得:“无论什么题材类型,都是关于‘人’的剧,只有打动观众、触达观众内心的人和故事,才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就以阎建钢有颇多建树的历史正剧类型来说,在他看来:一切的历史剧其实都是当代剧。他认为,历史剧是拍给当代人看的,因此要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同时观众的口味也是变化的,因此拍历史剧也要符合当代观众习惯的视听语言。尤其是导演自身的观念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20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在对秦始皇的认知上已经有了差异。”

  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如何拍出满意的作品是一个“永远解释不完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在思想上不断格式化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比如《赵氏孤儿》的剧本打磨过很多次,但每次定稿好像又会觉得‘已经过时’了。”

  专业能力是“真诚”二字的底气

  作品的类型并不会限制观众的喜好,“无论什么类型题材都靠导演用自己的真诚让观众相信自己的故事”。但是,阎建钢话锋一转,说道:“专业能力,才是支撑导演说自己真诚的底气。”一些导演张口不离“真诚”二字,拍出的作品却无法让观众信服,更无法引发观众共鸣,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专业能力的问题。

  阎建钢坦言,优秀的导演才能是一种稀有天赋,行业里也没有什么百试百灵的创作法则,但高素质的制作团队能保障作品的品质底线:“有时候戏好不好、表演好不好,甚至一个灯光老师傅都能准确判断——因为他看过的戏实在太多了。”正因为行业门槛还比较低,制作团队的专业程度不稳定,因此也会导致一个演员在不同剧组表现出很大差异。阎建钢建议,业内应当把如何建立专业制作团队放在重中之重。

  以年龄划分导演类型是一种刻板印象

  因为在筹拍《青春之歌》,“青春片”的概念再次被提及。对以年龄来划分作品类型、对近期兴起的“银发剧场”概念,阎建钢有着不同的看法:“年龄可以是一个划分的维度,但并非唯一的维度。”打破刻板印象,关键是看每个人的艺术天赋,以及对新事物能否保持开放和同步的态度:“银发导演可以拍青春题材,年轻导演也可以拍厚重的年代剧。”

  对于AIGC技术持开放和拥抱的态度,也是这个道理。“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仅是影视制作技术手段的变化,它会对我们世界观、价值观都产生影响。”“今天的导演,必须把技术思维从0开始就融入到导演思维中,这样才能够面对并表达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在AIGC时代,整个影视制作流程被压缩,很多后续工作环节将被前置,这些都需要导演“重新开始学习”,更重要的是,“新技术会让导演的艺术语言和思维产生变化,甚至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

原标题:让白玉兰奖“一尘不染闪闪发光”
责任编辑:张晰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