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中
女将军邓婵玉全副披挂、目不斜视,她高高扬起的下巴,坚毅而又略带野性的面庞随着马背起伏,短短几个镜头就勾勒出睥睨天下的气势。而在旁边的影厅里,草原公主华筝将郭靖带离险境后深拥着他:“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爱而不得,果断放手,这何尝不是一种强大内在的体现。
2025年春节档,《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尽管票房和口碑不尽如人意,却贡献了两个出彩的女性角色。无论是前者中被赋予了全新故事线和人物性格的邓婵玉,还是后者中的华筝公主,都突破了对女性角色的固有刻板印象,展示出与以往影视作品中迥然有异的全新女性形象。原著戏份不多的她们,散发的个人魅力以及传递的时代价值观,让观众惊喜不已。
邓婵玉——“英姿飒爽四个字具象化了”
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片尾彩蛋中,惊鸿一瞥的邓婵玉惊艳了众人,而随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全军来袭,由演员那尔那茜饰演的这一角色完整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其表现更是超出了观众的期待,成为这个春节档电影中最出圈的角色之一。“愿奉邓婵玉为天下共主”成为豆瓣网上收到点赞最多的评论,“英姿飒爽这四个字从此具象化了”成为千千万万微博网友对她的共识。
女将军的飒,何须女扮男装。领着兵马渡河,面对船工艳曲的挑衅,邓婵玉豪情万丈地一挥手“让他们唱,再大声点”,从她唇边的微笑里,观众见到的是顶天立地的自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而邓婵玉将军看到镜中涂脂抹粉的自己时却倒吸一口冷气,宁愿以素面朝天洗尽铅华的姿态回归到篝火旁。大大方方跨出浴桶,邓婵玉毫无窘迫之态,观众也不会产生别样的心思,反而从她背后的伤疤中读出了女将军经历过浴血奋战的骄傲与荣光。影片中英气勃勃的邓婵玉,展现出更多符合当下时代价值观的女性形象。
演员自身的魅力能为角色增添色彩,邓婵玉这个角色更是凸显了影片选角的重要性。《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邓婵玉这个角色几乎贡献了最多的打斗戏份。悬崖边的骑马追逐、树林里拳拳到肉的打戏、让战马人立而起的精湛骑术……一组组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背后是演员长达500多天的训练。而在银幕外,那尔那茜是个爱笑、会卖萌的文艺女青年,强烈的反差感让她在路演和采访环节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好感。
华筝——“这才是草原公主该有的模样”
“无论多喜欢一个人,如果那个人的心里没有你,就应该潇洒放手,就和勇敢果决的华筝一样。”演员张文昕如是诠释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中饰演的角色。在这部影片中,热情率直、明媚爽朗、洒脱自由的华筝突破了以往角色形象,让相当数量的观众认为这是“史上最好的华筝”“这才是草原公主该有的模样”。
胆识、果敢、能力是观众初识华筝的第一印象。冒着生命危险从西毒欧阳锋手中救下黄蓉,把人带回营帐后以磁石吸出毒针,以雄黄压制毒蛇,再解开项圈,整个过程自信而又从容,展现出她独立处事冷静细致的一面。女孩子之间的友谊,有时候毫无缘由。看到黄蓉手中稀奇的风车,华筝会率真地张口索要,被拒绝后也不生气,反而送出象征友谊的信物。这份热情、开放的友情,与片中黄蓉的心思细腻、小心翼翼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爱情,华筝的情感炽烈。爱的时候,华筝将郭靖时刻挂在嘴边,满心满眼都是他;但是当被拒绝后,气鼓鼓地说了几句话就转身离开,没有丝毫的纠缠与乞求。得不到手的就放手,骄傲的草原公主绝不让自己被情感所束缚。女孩子之间的爱情竞争,华筝虽有情绪但又能保持克制,虽然不服但又没坏心思。当得知自己救下的中原女子就是郭靖的心上人时,华筝拔刀相向、杀气腾腾;但是当黄蓉失足跌落屋檐时,她立即停手,反而关照黄蓉要小心。观众看到这里心里雪亮:这哪里是来杀人寻仇的,分明只是心中不服,想出一口恶气的简单小女生心思罢了。
遵守责任与承诺是一个女孩子的坚定信念,面对郭靖母亲的遗体,华筝瞬即拜倒叩头谢罪:“对不起,我答应过照顾你们母子,但我没有做到。”面对离别,华筝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黄蓉要走了,她担心地说:“你的伤还没好。”郭靖要走了,她热烈地拥抱他,说道:“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她对郭靖的爱,充满了尊严与骄傲。
邓婵玉与华筝,对于这两个角色的讨论热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电影本身,这是艺术创作的亮点,也启迪业内反思:为何这样的人物塑造,没有出现在更多的角色以及电影故事主线之中?(卫中)